从挤破头到没人选,高校招生冰火两重天!毕业生就业率打醒多少家长? 你绝对想不到,高校招生遭遇“滑铁卢”?在今年的高校报到传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怪象”席卷全国高校。曾经被无数学子视为殿堂的北大清华,竟也在招生中出现招生缺额的情况。众多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为了招到学生,不得不一降再降录取分数线,甚至有的学校已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然而即便如此,仍有很多被录取的学生毅然放弃报到,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思考。 曾经,高校招生是“卖方市场”,学生挤破头想要进入大学,而如今却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多所民办高校招生缺额惊人,湖南5所民办院校缺额超9000人,山东25所民办院校中有21所没招满,缺额将近6000人,广东23所民办本科高校14所没招满,总缺额可能超过2.5万人。公办本科院校也未能幸免,在河南、云南、山东、广西等地的志愿征集名单中,不少省属重点大学乃至985高校都有空缺名额。 造成这一局面的核心原因,无疑是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在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哪怕是毕业于名校的学生,也难以轻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4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55.5%,即便算上自由职业与自主创业人群,仍不到七成,其中硕博就业率最低,本科就业率45%,大专最高达到了56% 。而2025年的就业形势,在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更是不容乐观。如此低的就业率,让家长和学生们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变得格外谨慎。毕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读大学,结果却面临就业困境,这让很多家庭难以接受。 就拿2025届毕业生来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四处碰壁,招聘会上人满为患,岗位竞争激烈。许多企业在招聘时不仅要求高学历,还对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有着严格要求。一位毕业于某知名211高校的毕业生小李,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历可以轻松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然而在求职过程中却屡屡受挫。他投递了几十份简历,参加了无数次面试,得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最终,他只能无奈地选择一份与自己专业并不对口、薪资待遇也远低于预期的工作。还有不少毕业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求职无果后,不得不选择自主创业,但创业之路也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成功的只是少数。 面对这样的现实,家长和学生们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再盲目追求名校,而是更加注重专业的就业前景。这也导致一些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哪怕是在普通高校,也受到考生的热捧;而一些冷门专业,即使是在名校,也乏人问津。例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盐城师范学院的定向师范生等“双非”高校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超过了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冷门专业。同时,职业本科院校凭借与企业合作紧密、就业前景好等优势,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等,其物理类的录取分数线超过了广州三所“双一流”大学。 高校招生遇冷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矛盾,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敲响了警钟。高校不能再沉浸于过去的辉煌,而应积极应对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政府也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同时,还需完善就业市场机制,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2025年高校招生遇冷只是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当前教育与就业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教育改革、就业政策等多方面入手,打破这一困局,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价值。
华为2026届校园招聘院校名录想进华为的先想办法进入到这些高校再说,华为校园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