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为啥在南宋不受重用?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23岁那年,他干了件石破天惊的大

春秋说史 2025-09-10 15:36:43

辛弃疾为啥在南宋不受重用?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23 岁那年,他干了件石破天惊的大事,带着 50 个不怕死的兄弟,趁黑摸进 5 万金兵的大营,把叛徒张安国从酒桌上直接揪了出来,连夜绑回南宋砍了头! 那是 1162 年的一个夜晚,金兵大营里灯火通明,酒碗碰得叮当响,叛徒张安国正陪着金国将领推杯换盏,脸上满是得意的神情。突然,一阵马蹄声炸响,50 骑快马像猛虎扑进帐篷。为首那骑白马、持银枪的青年大喝一声:“张安国!拿命来!” 张安国被这阵仗吓得当场失禁,浑身瘫软,而这位白马银枪的青年,不过是刚满 23 岁的辛弃疾。就凭 50 个死士,他硬是从 5 万金兵营里活捉了叛徒,押回临安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人斩了! 这事儿传到宋孝宗耳朵里,他特别开心,直夸辛弃疾是当之无愧的 “少年英雄”。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被重用时,宰相史浩一句话浇了盆冷水:“这人是厉害,但毕竟是从北边来的。” 皇帝一听,疑心立马就起来了,最后只给了他个从八品的芝麻小文官。 就算受了冷落,辛弃疾也没泄气,上任后一边踏实干活,一边连着写了《美芹十论》《九议》,给朝廷规划北伐的大计。可这些掏心掏肺的谋划,朝廷要么压着不看,要么客气两句就没了下文。原来南宋朝廷压根就不想北伐,主和派早就占了上风,像辛弃疾这种 “懂金人虚实的北方人”,反倒成了朝廷忌惮的对象。 1180 年,他自己筹钱筹粮,在湖南拉起一支 “飞虎军”。这支部队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连金人都头疼不已。本来这是他离北伐梦想最近的一次,可朝廷一道命令下来,调他去江西,硬是让他亲手毁了自己多年的心血。辛弃疾仰天大笑,笑着笑着就哭了:“我真是天真,还以为真能练出一支北伐的雄师……” 之后几十年,他被朝廷调来调去,一会儿去治理荒田,一会儿去修水利,偏偏就是不让他上战场。满肚子的豪情壮志没地方施展,只能一股脑都写进词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直到生命尽头,命运又跟他开了个玩笑。韩侂胄为北伐造势时,才记起被冷落多年的 “老兵” 辛弃疾。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颤抖接旨,却终究发现所谓北伐不过是权臣博名的政治闹剧。他气得不行,当即上书反对,没想到反而被安上了罪名,他彻底心灰意冷,只能辞官而去,只留下一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道尽满心委屈。 1207 年,金兵又打了过来,朝廷慌了神,赶紧召他出山。可当诏书送到时,68 岁的辛弃疾已经病得起不来了。弥留之际,他嘴里还在不停地喊:“杀贼!杀贼!” 最终带着一生的遗憾,愤然离世。 后来他儿子整理遗物时,在他枕头底下发现了一首没写完的词,其中有这样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最后一声无奈的叹息,问的是自己,其实也是在问那个昏庸的时代。 一个宁可倚重夸夸其谈的文人,却对真正懂军事的将才处处提防的朝廷,从根源上就注定了辛弃疾的悲剧。而这悲剧,从来都不止属于他一人,更是整个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宿命。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