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和美国干到底?就这么说吧,要是不干到底,那中国下一代就“完了”!最近清华

柳淮蕊 2025-09-11 21:44:20

为什么要和美国干到底?就这么说吧,要是不干到底,那中国下一代就“完了”!最近清华博士庞众望也说“如果我们这代不能扛起来这个责任,那下一代会有更大的问题!” 庞众望这话可不是空谈,他从河北农村走出,父亲重病、母亲残疾,靠着一股子韧劲考上清华,如今还在光网络信息感知领域,拿下三项国家专利 —— 这些技术正是未来 6G 通信的底层支撑,他也凭借这些事迹,成功当选 “感动中国 2024 年度人物”。 他进行此番表态时,身后的实验室里,中国最顶尖的年轻人正以平均不到 35 岁的年纪,啃着科技史上最硬的骨头。 我国科研人员肩上的担子有多沉,看看美国这几年的动作就明白了。 2024 年 10 月,他们出台新规,连美国人给中国半导体企业投钱都管着;2025 年刚开年,又把 14 纳米以下芯片的出口阀门拧得更紧,连海外卖的半导体,都得盯着别流到中国来。 就在今年 9 月初,谷歌刚发布的 "Willow" 量子芯片号称,攻克了 30 年难题,这背后其实是美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持续施压,这分明是要把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往死里掐。 记得2019 年那会,华为一年能卖 2.4 亿台手机,硬生生被制裁到 2021 年只剩 3500 万台出货量。 但咱们的科研人员没怂,今年 9 月 4 日华为 Mate XTs 发布会上,余承东亮出的麒麟 9020 芯片,正是被卡脖子五年后,咱们自己全链路可控的高端芯片,整机性能比以前提升了 36%。 可这成果背后的艰辛,是外人难以想象的,美国不仅卡芯片设计软件,连制造设备、原材料都层层封锁。 华为的工程师们硬是用 1566 天,把 13000 个零部件换成了国产货,4000 多块电路板全部重新设计。 现在回头看,这份坚持为祖国换来了绝对的主动权,全球 5G 基站市场上,华为部署量超过 200 万台,占比超三成,连美军海外基地都绕不开这些设备。 5G 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超 23%,远超高通,今年 8 月还拿到全球权威机构核心网,评估的全领域满分。 同一时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团队,在 EUV 光刻机最核心的光源技术上,突破了 13.5 纳米极紫外光技术,德国专家都惊叹说比预期快了至少五年。 更提气的是量子计算领域的突破,中科大潘建伟团队,今年 3 月推出的 "祖冲之三号",把 105 个量子比特集成到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处理特定任务时,比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了一千万亿倍,还首次实现了量子纠错的 "盈亏平衡点"—— 这意味着咱的量子计算机,开始能自己 "纠错" 了。 为了这个突破,团队连续三个月加班到凌晨,反复测试上百次,才把单比特操作保真度做到 99.90%。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实验室里平均年龄不到 35 岁的年轻人,用无数个通宵熬出来的。 随着科技的迅速崛起,现在咱也能挺直腰杆了。 华为的鸿蒙系统升级到 5.0,已经有 1400 万台设备在用,光今年就要给两三亿台终端升级;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不断突破,华为海思设计的芯片性能,已经能和高通掰手腕;连车规级芯片都有了国产 7 纳米的 "龙鹰一号"。 特别是哈工大的 EUV 光源技术,虽然功率还赶不上 ASML,但已经为咱们自己的高端光刻机铺了路。 在 5G + 工业互联网领域,华为已经部署了超 5000 个专网案例,5.5G 技术实现规模商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打破垄断的硬底气。 有人可能会说,庞众望又不是搞芯片的,为什么他会如此担忧? 因为他研究的光网络技术,是 6G 和人工智能的基础,而量子计算、5G 这些突破都需要芯片支撑。 国家给了他 "感动中国" 的荣誉,就是在肯定这种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精神。 现在像他这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正是他们让中国在半导体设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 国家也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光量子计算专项基金就有 500 亿元,2024 年芯片研发总投入达 1980 亿元,七成砸向中高端芯片和量子计算。 要是咱当初松了劲,没有和美国较劲到底,现在会是什么光景? 看看被卡脖子那几年,华为一年损失几千亿营收,多少上下游企业跟着遭罪,如果真让美国把技术闸门彻底关死,下一代可能连追赶的资格都没有。 庞众望说的 "责任",就是看清了这个道理:科技竞争从来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这代人咬着牙把技术难关攻克了,下一代才能有底气创新;现在把产业链建完整了,将来才不会被人随便 "断供"。 从麒麟芯片回归到 EUV 光源突破,从鸿蒙生态崛起到量子计算领跑,这些都在证明:美国越是想卡脖子,咱们越要挺直腰杆。 庞众望的话不是危言耸听,是这代人必须扛起来的饭碗,是下一代人能安身立命的根基,这条路再难,咱们也得走到底。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

0 阅读:111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