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安全管理总出问题?根源在这,破局有方法 不少企业安全人都有同感:内部安

雪巧的职场 2025-09-13 11:21:59

承包商安全管理总出问题?根源在这,破局有方法 不少企业安全人都有同感:内部安全管得顺顺当当,可一涉及承包商作业,风险就像“不定时炸弹”。事故报告里,承包商相关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到底是什么让承包商安全管理总“掉链子”?今天咱们就拆解问题、聊聊对策。 一、问题核心:没打破“你我之分” 很多企业把承包商当“临时过客”,而非“安全伙伴”。入场时签个安全协议、做次交底就完事,后续既不分享企业的安全经验,也不跟踪指导现场操作。承包商这边呢,抱着“干完拿钱就走”的心态,不认同企业安全文化,甚至觉得安全要求是“额外负担”。双方各怀心思,安全自然拧不成一股绳。 二、四大常见漏洞,别再踩坑 1. 选承包商只看“低价”:招标时把价格当作首要标准,安全资质、管理能力成了“附加题”。结果中标的承包商为控成本,会省掉必要的安全投入——比如用过期的防护装备、不做岗前安全培训,后期安全管理只能被动“救火”; 2. 安全体系“两张皮”:企业内部有完善的安全流程,员工定期演练、培训,可承包商完全按自己的“老经验”来。比如企业要求作业前必须做风险分析,承包商却直接开工,两种模式冲突,漏洞一触即发; 3. 监督流于“填表罚款”:日常管理靠“检查-记录-罚款”循环,承包商应付检查时临时整改,检查人员忙着填表格、拍照片,没人真的指导承包商提升安全能力。时间一长,监督成了“走过场”; 4. 责任成了“甩锅游戏”:出了问题,企业怪承包商“不按规矩来”,承包商怪企业“只压任务不给支持”。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追踪机制,安全管理始终停留在“事后追责”,而非“事前预防”。 三、破局关键:建“安全共同体” 想做好承包商安全管理,得从“管别人”转向“一起管”: 1. 选商时把好“安全关”:把安全能力设为硬指标,比如看承包商有没有同类项目的安全经验、安全团队是否专业,不被低价绑架; 2. 体系要“融在一起”:让承包商接入企业安全体系,培训、演练、作业审批都用同一套标准,不搞“特殊对待”; 3. 多给“认同感”:比如安全奖励算上承包商,分享安全经验时邀请他们参与,让承包商觉得“不是外人”。 你们在对接承包商时,有没有遇到过“沟通难、配合差”的情况?或者有哪些让承包商主动重视安全的好办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也别忘了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后续会分享更多安全管理实操干货。企业安全管理 工程承包商困境 施工隐患 企业安全漏洞 企业安全风险 央企项目风险 承包商管理

0 阅读:0
雪巧的职场

雪巧的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