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0岁的陆小曼在上海留了张影。相片中的她从昔日风华绝代的美人,变成了面色苍老、神情憔悴,没一颗牙的瘪嘴老太太,让人唏嘘不已。 陆小曼的出身,那可是顶配。父亲陆定,晚清举人,还在日本早稻田大学镀过金,回国就在财政部当官,是创办中华储蓄银行的元老之一。母亲吴曼华也是大家闺秀,画得一手好工笔画。她是家里九个孩子里唯一活下来的独苗,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一点不为过。 这样的家庭,教育资源自然是拉满的。六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后来又上了顶级的贵族学校北京圣心学堂。她脑子灵光,不仅精通英语、法语,钢琴、绘画样样拿得出手。17岁那年,外交总长顾维钧一眼相中她,让她当外交翻译。一个十几岁的姑娘,在全是达官显贵的场合,用流利的外语侃侃而谈,那份从容和气度,搁现在也是妥妥的“大女主”剧本。那时候,京城社交圈里,陆小曼的名字,就代表着风华与才情。 可命运有时候就爱开玩笑,给了你一手好牌,却总爱在你出牌的时候给你使绊子。19岁那年,父母做主,把她嫁给了青年才俊王赓。这王赓,也不是一般人,美国西点军校毕业,前途一片光明。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怎么看都是一桩美满姻缘。可问题就出在这“怎么看”上。 王赓是个典型的工作狂,军人出身,生活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严谨自律得像个钟表。他要的是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可陆小曼呢?她骨子里是个浪漫到极致的文艺女青年,爱的是诗词歌赋,痴的是风花雪月,要的是时刻被人捧在手心的陪伴和关爱。一个整天忙着开会,一个天天盼着逛街跳舞,这日子怎么可能过到一块儿去?王赓给不了她想要的浪漫,她也理解不了王赓的事业心。婚姻这座围城,很快就把两个人困得喘不过气。 就在陆小曼觉得生活一潭死水的时候,徐志摩出现了。1924年,一个刚为林徽因失魂落魄的诗人,一个在包办婚姻里枯萎的才女,俩人一见,就像干柴遇上了烈火。徐志摩的才情和浪漫,瞬间点燃了陆小曼沉寂的心。他们的爱情,轰轰烈烈,却也从一开始就带着“原罪”。 一个是刚离婚的男人,一个是有夫之妇,在那个年代,这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家里人反对,社会舆论谴责,唾沫星子都能把人淹死。可这两人偏偏爱得不管不顾。1925年,陆小曼和王赓离婚;1926年,她顶着所有压力嫁给了徐志摩。婚礼上,证婚人梁启超一点没给面子,把两人从头到脚批了一顿,话说得相当难听。可那时的他们,大概觉得只要有爱,就能抵挡全世界。 婚后的日子,确实有过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甜蜜。可神仙也得食人间烟火。陆小曼从小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嫁给徐志摩后,依旧是名媛做派,每月开销上千银元,买衣服、买首饰、办派对,眼睛都不眨一下。徐志摩一个教书匠,哪经得起这么折腾?为了养家,他只好身兼数职,在好几所大学来回奔波讲课,稿子写了一篇又一篇,甚至还得拉下脸皮找朋友借钱。 钱,成了两人之间绕不过去的一道坎。争吵越来越多,感情也慢慢被消磨。陆小曼身体本就不好,加上心情郁结,竟然在朋友的怂恿下,抽上了鸦片。这一抽,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彻底把她推向了深渊。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为了省钱,搭乘一架免费的邮政飞机从南京飞往北平,飞机在济南上空失事,他当场遇难,年仅35岁。这个消息对陆小曼来说,是天塌了。她一瞬间从被人宠爱的小公主,变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所有人都骂她,说是她的奢侈和任性害死了徐志摩。 在陆小曼最崩溃的时候,一个叫翁瑞午的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翁瑞午是清末帝师翁同龢的孙子,家学渊源,懂诗画,还精通推拿。徐志摩在世时,他就常帮陆小曼推拿治病。徐志摩死后,他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陆小曼,不仅出钱供她开销,还陪着她一起吞云吐雾。 这段关系,说是朋友,却早已越界;说是爱情,却始终没有名分。翁瑞午有家有室,陆小曼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和他同居了近三十年。曾经那个灵气逼人的女子,彻底被烟榻上的鬼影所取代。 她不是没想过戒毒,也不是没想过重新振作。徐志摩死后,她性情大变,洗尽铅华,开始整理徐志摩的遗稿,拜师学画,想完成丈夫的遗愿。可每一次,都在鸦片的诱惑和生活的重压下败下阵来。 1963年那张照片,就是她晚年最真实的写照。住在上海一间狭小昏暗的屋子里,身边没有亲人,只有无尽的孤独。那些曾经追捧她的名流,早已不见踪影。1965年4月3日,她在医院病逝,终年62岁。她生前最后的愿望,是能和徐志摩合葬,可这个愿望,被徐志摩的儿子徐积锴坚决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陆小曼从未被徐家长辈接纳,且在徐志摩死后与有妇之夫同居,没资格与父亲“死同穴”。 她的骨灰,最后无人认领,不知所踪。直到1988年,她的侄女才在苏州为她建了一座小小的衣冠冢,墓碑上没有过多的言语,仿佛她这一生的繁华与落寞,都已随风而逝。
1963年,60岁的陆小曼在上海留了张影。相片中的她从昔日风华绝代的美人,变成了
历史脑洞
2025-09-14 11:13:35
0
阅读: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