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若中方不主动让步,美国将升级局势,可能对华实施禁运。 这种做法曝光了美国十分明显的冷战思维,也许他们觉得用极限压力能逼中国低头,但这样的旧路,在今天已经越来越难走通了。 美国倘若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老观念,到头来,其实是捆住了自己发展的手脚,失去了应有的战略主动权。 现如今世界经济的格局和当年的美苏冷战时代早已不同,别说中美早就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无论制造业、科技创新,还是消费市场,都彼此深度交融。 美国先是一轮关税战,后来又在科技领域频频下手,从半导体、芯片制造,到新兴产业的合作限制,出手越来越频繁。 但冷战式的敌视,只会让合作空间越来越窄,最后伤害到自己的根本利益。 比如过去五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希望打击中国出口,结果中国出口的结构快速调整,一部分往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走,另一部分深挖内需,整体韧性增强。 反倒是美国工厂和企业,发现生产成本高了,供应链不顺,消费品涨价,自己消费者的负担加重,自身就业岗位的恢复却没看到明显好转。 更别说这么大国之间的贸易,每一步紧张都会在全球市场激起波澜,波及很多第三方国家和企业。 科技“脱钩”也是同样的问题,美国过去希望靠技术封锁限制中国的崛起,比如对高端芯片出口、人工智能等领域严格设限,把中国排除在外。 结果没有如愿遏制中国发展,反而倒逼中国企业激发出更强的发展动力,从设备自主研发到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涌现,一些领域甚至实现了赶超。 美国自己的芯片企业却频繁下场游说,说限制出口“损人又不利己”,因为中国市场巨大,一旦丢失份额,利润减少,研发投入也难以持续,而且新的竞争对手会更快成长。 反观全球整体格局,现在美国已不是唯一的核心,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不停发展,比如中国与东盟、拉美等国家的合作量都远远超过了美国以往的单边份额。 即使美国不断推行各种“围堵”策略,全球的供应链、资本流动、技术创新也有很强的多元化和自我修复能力,美国一家的影响力其实在慢慢稀释。 如果美国一味高筑壁垒,孤立自己,只会让全球资源更加向其它地区流转,把更多增长机会拱手让给别人。 面对全球新的挑战,无论是能源转型、数字治理还是金融安全,大国间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拒绝合作,停留在老式“你死我活”的对抗模式,终究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跨国危机,也被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质疑和排斥。 看看中国的应对策略,大多强调多元开放、科技创新、自主发展,不断加强和新兴市场的联系,这才是处在全球风云变化中能站稳脚跟的方法。 这种心态和做法,证明中国对世界格局的理解更加符合时代潮流,不是一味闭门造车,也不是过分依赖外部压力带来的机会。 历史上,每当大国陷入封闭和对抗,往往导致技术落后和制度僵化,失去创新动力。 如果美国执意把贸易、科技和金融都当成对抗手段,经济成本只会越来越沉重。 对内无论是物价还是就业压力都会加剧,对外则是丧失全球主动权,让其他新兴力量崛起,自己独占的那些话语权和市场份额迅速被分割。 这样一来,美国本土的企业和消费者承受不了,全球的新规则也不会再以美国的标准为唯一参照。 与其在冷战思维里纠缠,不如把更多精力花在提升自己内生经济活力、科技原始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实际能力上。 美国越是依赖对抗手段,越是在变局中难以找到出路,真正聪明的做法,是在合作中找到共同安全,实现与更多国家一起成长、分享利益。 老路已经走到头,新格局不是靠强硬就能左右,只能用开放、包容和创新去适应。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一件事情 全世界惊呆,中国愿意听!他罕见地承认美国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