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超话]
冯德莱恩要动欧盟“命根子”——废除全体一致原则。这是她在向欧洲议会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提议的,“我们必须在某些领域,包括外交政策领域,转向多数表决,现在是时候废除全体一致原则了。”
这意味着以后匈牙利、波兰这些国家,再也不能靠一票否决把整个欧盟的外交提案卡死。她想让15个国家加上65%人口就能拍板,说白了,就是让德法意西带着一群小弟说了算。这刀子一下去,欧盟可能真要变天。
今年3月,欧盟想给乌克兰送军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一句话就给毙了,理由是“布鲁塞尔在备战”,不能跟着瞎掺和。26国急得跳脚,也没辙。6月,想升级对俄能源制裁,匈牙利拉着斯洛伐克说“我们天然气合同签到2037年,不能断”,提案又黄了。8月底,第19轮对俄制裁,连个联合声明都发不出来,因为有人背后使绊子。这哪是27国联盟,根本就是27个独立王国,谁都能当拦路虎!
全体一致原则不是新东西,是欧盟成立时定下的规矩,初衷是为保护小国不被大国欺负。比如波兰当年死活不同意“双重多数表决”,怕被德法联手按在地上摩擦。可现在这套机制成了欧盟“肠梗阻”,大事干不成,小事吵不完。冯德莱恩想换药方:以后外交决策,只要15国点头,再加上这些国家人口占欧盟总人口65%以上,就能通过。按2023年4.49亿总人口算,65%就是2.92亿。德8300万,法6700万,意5900万,西4700万——这四国加起来2.56亿,再随便拉11个小国,轻松达标。
不过,东欧国家一听就炸了。波兰外长直接说“这是民主的倒退”。匈牙利更狠,说“这是德法搞霸权”。他们担心的不是没道理。2011年欧盟想搞财政一体化,英国和捷克一票否决,最后只能搞个“财政契约”小圈子,把不想加入的国家排除在外。现在要是改成多数票决,小国连说“不”的机会都没了。到时候德法牵头,意西跟上,再拉几个北欧或波罗的海国家,东欧想反对都凑不够票。
立陶宛以前敢在台湾问题上踩中国红线,靠的就是“我有一票否决权,你们拿我没办法”。以后,德法带着一帮国家直接投票通过亲华政策,立陶宛连抗议的资格都没有。波兰前几年搞司法改革,欧盟拿它一点办法没有,最后靠冻结拨款才逼它妥协。要是没了否决权,欧盟直接投票制裁,波兰连谈判筹码都没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这些国家更慌——人口少、经济弱,以后在外交桌上就是陪衬。
欧盟委员会最近发报告,“战略自主”四个字提了27次。听着挺唬人,结果2025年防务预算比2024年还少了8%。嘴上喊着要自己当家做主,钱包却越来越瘪。冯德莱恩这招,表面是提速外交决策,实际是想把欧盟变成德法主导的“小北约”。法国一直想摆脱美国控制,德国想在欧洲当老大,两人一拍即合。问题是,东欧国家不买账。他们觉得北约才是真靠山,欧盟搞“战略自主”纯属自嗨。
2023年,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比2022年多了42%。德国汽车卖不动,法国农产品被挡,意大利抱怨能源价格,西班牙嫌补贴太少。要是再把否决权砍了,小国连最后的谈判武器都没了。到时候布鲁塞尔的调解室真能改成拳击场——西欧国家出价,东欧国家骂街,最后连个西红柿的价格都谈不拢。波兰已经放出风声,说要学英国搞“选择性退出”,不参与某些政策。匈牙利更直接,说“大不了我们自己玩”。
当年《欧盟宪法》草案,就是被法国和荷兰公投否了,直接胎死腹中。现在冯德莱恩要改的,比那还猛。宪法草案好歹是全民公投决定的,现在是欧盟委员会主席直接提方案,绕过成员国议会。罗马尼亚总统说“这等于剥夺我们的主权”,捷克总理说“我们不是德法的附庸”。欧盟大楼前的石碑上刻着“团结就是力量”,可现实是27个国家,27种心思。德国想省钱,法国想扩权,意大利要补贴,西班牙要基建,波兰要安全,匈牙利要自由——谁都不想让步。
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演讲时说,“我们不能再让一个国家绑架26个国家”。这话听着解气,可执行起来要命。改成多数票决之后,外交政策可能更快了,但内部裂痕会更深。比如对华政策,德法想合作,东欧想对抗,以后直接投票,输的一方会不会直接掀桌子?对俄制裁,北欧想加码,南欧想缓和,投票完事,败方会不会阳奉阴违?欧盟最怕的不是外部压力,是内部崩盘。英国脱欧开了个坏头,现在要是再逼走波兰匈牙利,欧盟真就名存实亡了。
欧盟委员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负责扩大的委员说“改革是必须的”,负责睦邻政策的委员却说“得给小国留活路”。德国外长支持冯德莱恩,法国外长却偷偷说“步子别迈太大”。意大利总理表面赞成,背地里跟波兰通电话“咱们得联手防着点”。西班牙首相更滑头,公开说“支持改革”,私下问“能不能给南欧国家多点权重”。这哪是改革? 根本就是一场权力重组。赢的是德法,输的是东欧,观望的是南欧和北欧。
布鲁塞尔的官僚们已经开始准备新规则的操作手册。比如“15国+65%人口”怎么计算?是按最新人口数据,还是固定数字?投票时要不要区分外交、防务、贸易?小国提议能不能设置“冷却期”?
冯德莱恩这个提议如果获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不过可能性是0![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