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有顾客在必胜客点了一杯19元的橙汁。结果,店员毫无避讳的竟然当着他的面打开了一瓶果粒橙给顾客倒了半杯,然后又加了点冰,一杯鲜榨橙汁就制作好了。 而这杯19元的橙汁即使加了冰也才280ml,而那瓶市场价3元的果粒橙却是450ml的。几乎可以制作2杯了。 顾客当时拿着那杯加了冰的“鲜榨橙汁”,手都有点僵。他后来跟朋友吐槽的时候说,不是差这十几块钱,是觉得自己像个冤大头——明明白白写着“鲜榨”,结果喝到的是超市里随手就能买到的瓶装饮料,还是被稀释过的。你想啊,平时在便利店买瓶果粒橙,3块钱能抱回家慢慢喝,到了必胜客,倒一半加冰就卖19块,这差价翻了快13倍,换谁心里能舒服?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店员那毫不在意的态度。没有遮掩,没有解释,就当着顾客的面拧开瓶盖倒饮料,仿佛“鲜榨”两个字只是菜单上的装饰。有人可能会说,餐厅里的饮品本来就有溢价,房租、人工都要算进去。可溢价也得有个度吧?要是早说清楚是瓶装饮料调制的,顾客愿意为了环境和服务买单,那是另一回事;但打着“鲜榨”的旗号卖预制饮品,这就不是溢价的问题了,更像是在玩文字游戏糊弄人。 之前还听过类似的事儿,有朋友在某连锁咖啡店点了杯“现磨拿铁”,结果看到店员从冷藏柜里拿出提前冲好的咖啡液,倒点牛奶就端上来了。后来追问才知道,所谓的“现磨”,只是早上一次性磨好一整天的粉,之后全是用预制液。这些连锁品牌总说自己讲究“品质”,可连最基本的坦诚都做不到,哪来的品质可言? 其实大家去连锁餐厅消费,除了吃口饭,也是信任品牌背后的标准和保障。花19块买杯橙汁,不是喝不起,是希望得到对应的价值——要么是真材实料的新鲜水果现榨,要么是透明的成分说明。现在倒好,花高价买了低价替代品,还被当成“不用解释也能接受”的顾客,这种被轻视的感觉,比多花钱更让人窝火。 要是品牌觉得“大家不会在意”,或者“反正偶尔消费一次”,那可就错了。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也越来越看重真诚。你把顾客当回事,顾客才会常来;要是总想着用套路赚钱,就算是再大的品牌,也会慢慢失去人心。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没人愿意一次次为“虚假宣传”买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西贝线下恳谈会,原以为是贾总要听顾客的意见,但是没想到,顾客们竟然能把……
【243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