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原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孙毅中将外出理发,理完发后感觉还太长,让理发师再给修一修。没想到理发师怒呛道:“你个老同志,别没事找事,赶快走吧。”孙副参谋长却笑言:“娃娃,你这个工作态度可不成。”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8年的北京城,夏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在胡同里。 一位身着朴素中山装的老人缓步走进一家理发店,店里的风扇吱呀作响,空气中弥漫着肥皂水和头发焦糊的气味。 这位老人就是开国中将孙毅,时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 理发师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忙着给前一位顾客刮脸。 孙毅安静地坐在长条木凳上等候,打量着墙上有些发黄的美发海报。 轮到他时,他温和地对理发师说: "麻烦理个平头,精神些就好。" 剪刀在发间穿梭,不一会儿就理好了。 孙毅对着镜子端详,觉得头发还是有点长。 "同志,能再修短一些吗?" 他客气地问道。 年轻的理发师显然有些不耐烦: "老师傅,您这头发理得够好了,就别再挑剔了。" 孙毅并没有动怒,反而露出慈祥的笑容: "年轻人,做事要精益求精啊。 这时,店里另一位老师傅认出了孙毅,急忙过来打圆场。 年轻的理发师这才知道自己刚才的态度有多冒失,顿时涨红了脸。 这件事虽小,却折射出孙毅将军谦和待人的品格。 他完全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却选择像普通百姓一样排队理发。 面对年轻理发师的不耐烦,他以长者的胸怀给予包容和教导。 孙毅将军1904年出生于河北大城一个普通农家。 少年时期,他目睹了旧社会的黑暗,立志要改变这个不公的世界。 1920年,他加入冯玉祥部队,开始了军旅生涯。 1931年,他参加宁都起义,毅然加入红军队伍,193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长征途中,组织上原本配给他一匹马,但后来被收了回去。 有人为他鸣不平,他却说: "走路更能贴近战士,了解实际情况。" 就这样,他硬是凭着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途中,他经常帮伤病员背行李,晚上宿营时还要研究地图、部署第二天的行军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孙毅率部转战华北各地。 他善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期间,他参与指挥了多场重要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1955年授衔时,孙毅被授予中将军衔。 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 他经常深入基层,与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 有一次到部队视察,他坚持要住普通战士宿舍,吃食堂大锅饭。 他说: "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了解实情。" 孙毅将军特别重视教育下一代。 上世纪80年代,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主动担任总参青年顾问,不辞辛劳地为青少年做报告。 有时一天要连讲两三场,累得嗓子沙哑,他就含颗润喉糖继续讲。 工作人员劝他休息,他总是说: "孩子们需要正确的引导,我再累也值得。" 在生活中,孙毅将军严于律己。 他的专车从不允许家人私用。 有一次,他的外甥女从天津来看他,临走时下起大雨。 司机想用专车送站,被他坚决制止。 最后,他亲自提着行李,送外甥女去坐公交车。 唐山地震后,北京经常有余震。 孙毅特意嘱咐家人: "一旦有情况,立即打开大门,让周围群众都进来避难。" 他还亲自检查院里的防震棚,确保牢固安全。 2003年,孙毅将军以99岁高龄辞世。 追悼会上,许多普通群众自发前来送别。 那位曾经给他理发的年轻人,如今已是中年,也默默站在人群中,眼中含着泪水。 孙毅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他身居高位而不特殊,功勋卓著而谦逊,真正做到了"人民公仆"这四个字。 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主要信源:(纵览新闻——《河北籍开国将军传奇|孙毅:百岁传奇“胡子将军”》)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298评论】【2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