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从芯片到船舶必须印度制造 今天凌晨,莫迪出席古吉拉特邦举行的一场奠基

丹青自由的翅膀 2025-09-21 15:54:02

莫迪:从芯片到船舶必须印度制造 今天凌晨,莫迪出席古吉拉特邦举行的一场奠基仪式上对印度民众表示:“今天,印度正秉持‘世界之母’(Vishwabandhu)的精神向前迈进,我们不断的进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敌人,而最大的敌人是印度对其他国家供应链的依赖,我们不能把14亿同胞的未来交给别国,对外依赖越大,失败也就越大。 就说咱们天天用的手机、家电里的芯片,2023 到 2024 年这一年,咱们就从国外买了 184 亿多个芯片,花了 17.1 亿卢比,这些钱要是用来修公路、建学校,能让多少老百姓受益啊。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芯片大多来自外国,人家要是哪天不高兴断了供,咱们的工厂就得停工,年轻人就没活儿干。 前几年疫情的时候,全球供应链一乱,多少国家的工厂都停了,咱们印度也没能幸免,那时咱们才真正尝到依赖别人的苦头。 但现在不一样了,莫迪总理推动的 “印度制造” 不是喊口号,这十年真真切切见了成效。外国企业纷纷来印度投资,从 2014 到 2024 年,累计吸引的外资比之前十年多了一倍还多,光制造业就来了 1651 亿美元。 政府推出的激励计划更是让工厂开得越来越多,到 2024 年 6 月,已经带来了 160 亿美元的投资,创造了 85 万个工作岗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更多家庭能安稳过日子。 在芯片这块,咱们正在一步步摆脱依赖。日本的瑞萨电子就在咱们诺伊达和班加罗尔建了先进的芯片设计中心,专门研究最新型的 3 纳米芯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富士康也和咱们本土的 HCL 集团合作,砸了 4 亿多美元在北方邦建封装厂,以后咱们自己就能加工芯片了。 更让人振奋的是,咱们印度自己的首款芯片今年年底就要上市了,塔塔集团还和外国企业合作建了晶圆厂,以后咱们造芯片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政府说了,到 2030 年要让咱们的半导体产业做到 1090 亿美元的规模,占全球市场的十分之一,这可不是空想,现在全国 270 多所学校都在培养芯片工程师,未来咱们有的是技术人才。 再说说船舶制造,这可是个大产业。以前咱们造大船不行,2006 年的时候,光买外国船就花了 10 亿美元,主要靠日本、新加坡这些国家。 但咱们有潜力,2011 年的时候,咱们的船舶出口一度冲到了全球第四,占了 3.7% 的市场份额。虽然中间有几年下滑了,但现在又迎来了好机会,俄罗斯一下子就订了 24 艘巨轮,要求 2027 年前交货,这说明人家相信咱们印度能造出好船了。 只要政府继续扶持,咱们的造船厂肯定能重现辉煌,到时候不仅不用花冤枉钱买外国船,还能把咱们造的船卖到全世界去,让更多人有工作,让国家更富裕。 可能有人会说,咱们自己造会不会成本高、质量差?其实不然,看看咱们的制药业,现在全世界都用咱们造的药,又好又便宜。 航天领域也一样,咱们的 ISRO 用低成本就能发射卫星,技术一点不比别人差。这些都证明,印度人有能力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只要咱们下定决心,芯片和船舶也一定能行。 现在政府给建工厂的企业各种优惠,土地便宜,税收减免,还帮着培养技术工人。就像古吉拉特邦这个新奠基的项目,以后这里会有更多工厂,更多就业机会,年轻人不用背井离乡就能找到好工作。 想想看,要是咱们的手机芯片、汽车芯片、轮船零件都能自己造,每年就能省下几百亿美元的进口钱,这些钱用来改善医疗、教育,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莫迪总理说咱们秉持 “世界之母” 的精神,就是说印度有能力靠自己站起来,不依赖别人也能发展得很好。这十年 “印度制造” 的成绩摆在眼前,外资来了,工厂多了,出口涨了,就业机会也多了。 现在芯片和船舶这两个关键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有外国巨头帮忙,有本土企业发力,还有政府大力支持,咱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印度一定能实现从芯片到船舶的自主制造。 对外依赖越大,风险就越大,这个道理简单又实在。就像家里存点粮食心里才不慌,国家有自己的制造业,老百姓的未来才有保障。 14 亿人的大国,不能把命运交到别人手上。现在咱们已经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只要坚持下去,印度一定能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让每个印度人都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 咱们这代人可能经历过物资短缺的日子,更明白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支持 “印度制造”,就是为了子孙后代能过上更安稳、更富裕的生活。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丹青自由的翅膀

丹青自由的翅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