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预判太准啦,阿拉伯军事大联盟还未成立就遇到大麻烦,以色列笑了! 卡塔尔呼吁中东要有共同防御机制,让外界看到了中东大团结的希望。埃及更是直接站出来号召成立中东军事大联盟,并且愿意出兵2万,在中东打造一个类似北约的共同防御机制,只要任何一个国家遭遇侵略,就集体进行自卫。一旦这个军事大联盟组建完成,那么中东将会拧成一股绳,凝结成庞大的力量。这样的局面形成,以色列就不敢轻易的欺负或者袭击阿拉伯国家。 愿景很美好,但是实现起来很困难。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做出预判,认为中东想要组建一个大的军事联盟,实现共同防御是维护安全的最佳方案,但是中东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在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比较困难。我们预判,埃及也好、卡塔尔也好、沙特也好都很难领导起来一个中东阿拉伯大联盟,这会导致促成中东大联盟变得十分困难。 尽管所有的中东国家都希望团结起来,也知道只有团结才能应对以色列威胁,才能确保中东安全,但想要实现真正的团结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中东之眼》透露埃及提出的北约式阿拉伯国防军提案,在多哈峰会上遭到了多个阿拉伯国家的反对,他们之间的分歧非常大。据悉,海湾国家拒绝埃及充当阿拉伯军事联盟的领导者,也拒绝阿拉伯军事联盟总部设在埃及。 海湾国家希望沙特当领导者,并且希望总部设在海湾国家。埃及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埃及的方案遭到否决后也是非常气愤的离开多哈。可以说,我们预判的太准确了,阿拉伯实现大团结愿景很美好,但是实现起来注定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阿拉伯国家内部都很难快速达成一致,如果把伊朗、土耳其等中东国家都纳入进来,那么达成一致那么就更加困难了。 阿拉伯世界未能实现团结是多种历史、政治、宗教、经济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难度远超一般性的地区合作。二战后,殖民主义遗产(如《赛克斯-皮科协定》)人为地划定了现代中东国家的边界。这个边界划定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主导的,他们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分裂中东,而不是维护中东团结。可以说从最初阶段,西方国家就为中东分裂埋下了伏笔。 阿拉伯世界的“不团结”并非源于单一原因,而是现代民族国家体系、地缘权力竞争、教派矛盾、意识形态差异、经济不平等以及外部干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复杂局面。民族国家体系与主权至上、地缘竞争与领导权争夺、教派分歧(逊尼派 vs. 什叶派)、意识形态与治理模式的巨大差异、经济与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外部势力的干预(“分而治之”)、巴勒斯坦问题的边缘化等等都是核心原因。 卡塔尔遭袭事件刺激了阿拉伯国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但是想要一步到位还是比较困难的。上世纪中叶,埃及的纳赛尔推行“纳赛尔主义”,倡导阿拉伯统一,但与沙特领导的保守君主制国家形成尖锐对立。 这种“共和派”与“君主派”的竞争模式一直延续。2017-2021年的卡塔尔断交危机是阿拉伯内部深刻裂痕的明证。伊斯兰教内部的教派矛盾是撕裂中东地区的一把利刃,也深刻影响着阿拉伯国家的团结。阿拉伯世界的政体五花八门,彼此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信任,也导致真正的大团结实现起来较为困难。中东大团结进展遇阻,以色列显然笑了,因为以色列最怕中东大团结。 中国的和解方案是目前效果最好的,并且沙特寻求和巴基斯坦合作,也是实现中东团结的一个较好路径。
这就是美国纵容以色列后果? 很多人都想错了,都以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结束了,
【21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