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王震率大军入新疆后缺煤取暖,李四光:我有个学生会找煤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王震率领十万大军进了新疆,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却遭遇了生存问题——缺煤取暖。王震一筹莫展时向李四光求助,李四光给他推荐了自己的一个学生,称他定能帮王震在新疆找到煤,让王震高兴不已。 彼时的新疆很贫瘠,又饱受旧军阀剥削多年,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王震率军进入新疆时,恰逢凛冽寒冬,吃尚且还能对付,但住的问题却难以应对。新疆的资源匮乏,尤其是生火的原料少之又少,为了冬日取暖,牛粪烧完了,野草也烧完了,就连房子都拆了些木头出来烧了。 即便如此,寒冬降临,缺少取暖材料的情况下,经常有人被冻死,必须尽快扭转这个情况。碍于新疆的基础不好,大量运输煤矿显然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新疆当地开采煤矿,这样才能彻底从根本上解决新疆燃料不足的困局。 新疆很大,勘探设备又落后,想要在如此广袤的新疆地下精准找到煤矿位置,难如登天。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之父,王震向他求助算是找对了人。李四光得知王震的难处以后,立刻给他推荐了自己的学生王恒升,告诉王震只要找到王恒升就能在新疆找到煤。 从李四光坚定的语气就能看出来,李四光对自己的学生王恒升信心十足,这让王震看到了希望。王震爱兵如子、爱民如子,如今军民饱受寒冬之苦,自然是心急如焚。得知王恒升可以找到煤以后,王震立刻动身,亲自去找王恒升。 去见王恒升之前,王震派人简单了解了下王恒升的情况。王恒升自幼丧母,从小被过继给二伯父。二伯父虽然对王恒升很疼爱,供他读书,但毕竟经济有限,王恒升也只能“半工半读”,读书之余还要到地里干农活,从小就过苦日子,对底层老百姓的疾苦感触很深。 因此,王恒升立志高远,拥有爱国情怀,甚至为了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将自己的学费都给捐了出去。王恒升最初的志向是参军报国,但在投笔从戎的紧要关头,父亲极力反对。王恒升是一个孝子,很在意父亲的看法,遂又报考的北京大学,这才成了李四光的学生。 王恒升的专业能力很强,为人又淳朴敦厚,爱国之心更是无可置疑。李四光看人的眼光极准,首先看重人品,将王恒升视为爱徒。而这一次李四光向王震举荐王恒升,除了帮助王震解决燃眉之急外,可能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自己的学生摆脱“冤屈”。 李四光向王震推荐王恒升时,王恒升正身陷囹圄,被关在迪化监狱。提起王恒升此次入狱,着实有些憋屈,原因是王恒升在新疆解放前与美国地质调查所学术交流时,赠送了对方一块三叶虫的化石,却被认定王恒升“通敌”,直接在王恒升不在场的情况下,给王恒升判了有期徒刑16年。 王恒升当时正在外面考察,对此毫不知情,等他考察结束返回新疆时,直接就被抓进了监狱,这才知道自己“犯罪”了。时至王震寻找王恒升时,王恒升还在迪化监狱里关着。王震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认为王恒升确实受了“冤”,便决定亲自去监狱与王恒升见一面。 王震到了迪化监狱以后,如愿见到王恒升。王恒升不愧是李四光的学生,谈吐不凡,专业知识很强,对在新疆找到煤也是自信满满。王震很高兴,当即就带王恒升离开了迪化监狱,同时还向上级递交了给王恒升平反的申请。 王震做事雷厉风行,王恒升出狱之事原本牵着诸多方面,但事急从权,王震快刀斩乱麻,直接拍着胸脯表示,日后出了问题自己承担责任。王震有担当、有魄力,这一切被王恒升看在眼里,离开监狱后直接投入新疆寻煤的工作。 王震告诉王恒升,他从现在开始就是新疆寻煤的总指挥,自己是他的副手。言外之意,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和自己说,有任何要求都可以向自己提。王恒升深受感动,凭借自己对新疆的了解,第一站就去了六道湾。 王震为何对王恒升如此信任?因为新疆解放之初,派谁来新疆主持工作被提上议程。毛主席决定安排王震到新疆时,有人质疑王震是一个“粗人”,治理新疆未必能行。但毛主席力排众议,就派王震去新疆,看上的就是王震的这份魄力,敢做事、敢担责,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事实证明,毛主席目光如炬,王震慧眼识人,而王恒升也没有辜负王震的信任,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在六道湾找到了优质每层。六道湾露天煤矿产量惊人,日产400吨,直接解决了取暖问题,甚至连工业所需都能满足,成为新疆第一座国营煤矿。 不仅如此,王恒升还接连在喀什、乌恰都找到了煤矿,并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又发现多处金矿,简直把新疆的矿产都给发掘了出来,直接拉动了新疆的经济发展。而且,王恒升还在昆仑山发现一座活火山,事后又积极为中国培养人才,他的学生中有13人都成为院士,可见王恒升的水平之高!
1949年,王震率大军入新疆后缺煤取暖,李四光:我有个学生会找煤 1949年,新
野史记录
2025-09-22 06:48:49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