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册封万岁,杨秀清做了充分准备,却忽视了一个人。杨秀清心思缜密,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没想到陈承瑢关键时刻倒戈。 1856年9月,北王韦昌辉率3千精锐星夜兼程赶回京师,行动干脆利索。杨秀清猝不及防,成为了输家,东王府上下被屠戮殆尽。 那时的杨秀清正站在权力的顶峰。作为太平天国的东王,他不仅手握军政大权,更能用"天父下凡"的名义发号施令。每当他自称"天父附体",连天王洪秀全都得乖乖下跪听令。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觉得自己功劳盖世,连"九千岁"的封号都配不上了,一心要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他在东王府里摆足了排场,卫兵林立,文书成堆,却没注意到角落里那个总是低眉顺眼的佐天侯陈承瑢。 陈承瑢是东王府的"大管家",官居天官正丞相,相当于朝廷的总理大臣,天京城的防务也归他管 。杨秀清总把他当成自己人,却忘了这人曾因为替秦日纲说情,被自己杖打五百。更要命的是,杨秀清还用"天父下凡"的把戏当众训斥过他,说他"有帮妖之嫌"。陈承瑢表面上依旧恭敬,心里早就埋下了怨恨的种子。这个早年因赌债杀了债主的狠角色,最擅长的就是隐忍伪装。 韦昌辉接到洪秀全密诏时,正在江西前线打仗。他对杨秀清的恨意藏了太久——哥哥因为房产纠纷被杨秀清处死,自己还得笑脸相迎说"四兄教导的是"。接到密令的那一刻,这个太平天国的"首富投资人"立刻点起三千精锐,连夜往天京赶,路上还拉上了同样对杨秀清不满的秦日纲。 9月1日深夜,天京城门本该紧闭,陈承瑢却亲自带着韦昌辉的部队悄悄进城。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把东王府的守卫换成了自己人,还伪造了换防文书。东王府里,杨秀清还在做着万岁梦,对即将到来的杀身之祸毫无察觉。他手下虽有三千排刀手,却被陈承瑢用"调防"的名义支开了大半。 第二天凌晨,韦昌辉的部队突然包围东王府。卫兵们起初没在意,以为是陈承瑢调来的援军。直到刀光闪过,人们才反应过来,但一切都晚了。杨秀清在睡梦中被砍死,他的家人、部属,甚至府里的仆人、丫鬟都没能幸免。陈承瑢带着人直奔杨秀清的卧室,亲手确认了这位昔日上司的死亡。 可这场杀戮没有就此停止。韦昌辉杀红了眼,以"清除东党"为名,在天京城里大开杀戒。短短两个月,两万多太平军将士倒在了自己人的刀下。翼王石达开从湖北赶回,看到满城鲜血,忍不住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石达开,逼得他连夜逃出天京,留在城里的家人却全被杀害 。 这场内乱最终以洪秀全处死韦昌辉收尾。人们以为风波过去了,可洪秀全转眼又下令杀掉了秦日纲和陈承瑢。这个一手策划了事变的"第八位"核心人物,终究没能笑到最后 。石达开虽然回到天京辅政,却受不了洪秀全的猜忌,带着十万精锐远走他乡。太平天国最能打的将领和士兵,要么死在内斗中,要么离开了核心。 曾经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清军趁机反扑,重新围困天京。那些曾经信仰"天父天兄"的士兵,看着自相残杀的场面,心里的信念也开始动摇。民间渐渐传出"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的歌谣,曾经的理想王国,在权力斗争中变得面目全非 。 杨秀清到死都没明白,自己精心准备的"万岁大典",怎么会败在一个看似顺从的陈承瑢手里。他忘了,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崩塌。韦昌辉的屠刀再锋利,没有陈承瑢打开城门,也进不了天京;洪秀全的密诏再隐秘,没有陈承瑢传递消息,也到不了江西。 这场改变太平天国命运的事变,留下的教训远比胜负更深刻。它告诉我们,轻视身边的人会付出怎样的代价,内部的裂痕比外敌的攻击更可怕。团结一旦破裂,再强大的力量也会土崩瓦解。 据《太平天国史》及天京事变亲历者记载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