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

红日观全局 2025-09-23 14:02:12

1950年的元宵节,准备回家的孙家栋,发现食堂竟然有红烧肉,一时馋嘴的他,便决定去食堂吃碗红烧肉再回家,却没想到这碗红烧肉竟改变了他的一生。   1950年元宵节的哈尔滨,一场鹅毛大雪把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之一)的校园盖得白茫茫一片。   路上的积雪没过脚踝,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准备收拾行李回吉林扶余老家过元宵的孙家栋,脚步却突然停在了食堂门口,一股浓郁的肉香顺着门缝飘了出来,勾得他肚子里的馋虫直打转。   谁也想不到,就是这碗他临时起意要吃的红烧肉,会把他的人生从汽车设计的书桌,拉向保卫蓝天的战机,最终推上探索太空的征途。   那时候的新中国刚成立半年,物资还很匮乏,红烧肉可不是随便能吃到的稀罕物。孙家栋当时读大二,学的是汽车专业,平时食堂多是粗粮配咸菜,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偶尔给学生们改善伙食。   那天他本想着早点回家,和家人一起煮元宵、唠家常,可食堂飘来的肉香实在太勾人,他犹豫了几秒,还是忍不住推开了食堂的门。   刚盛好一碗红烧肉,油汪汪的肉块裹着浓稠的酱汁,他刚夹起一块放进嘴里,就听见食堂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   校领导带着几位穿军装的人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叠文件,一进门就高声喊:“同学们,空军来招人了!国家需要会技术的年轻人,想报名的现在就能填表!”   孙家栋手里的筷子顿了一下。1950年的中国,空军还处于初创阶段,朝鲜战争的阴云已经开始聚集,国家急缺懂机械、会维修的技术人才。   他之前在课堂上听老师说过,咱们国家的战机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能修飞机、造飞机的人少得可怜。   那一刻,嘴里的红烧肉突然没了之前的香甜,他脑子里闪过的全是老师讲的“工业救国”,闪过街头“保卫祖国”的标语。   没等校领导把话说完,他放下碗筷就挤到了报名桌前,一笔一划地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当天下午,他就跟着招兵的同志去做了体检,各项指标都合格,傍晚就收到了通知:“你被录用了,明天就去部队报到。”   那晚的雪还在下,孙家栋没回成老家,而是在宿舍里收拾行李。他给家里写了封信,说自己报名参加了空军,不能回家过元宵了,让父母不要担心。   信里没提那碗红烧肉的事儿,可他自己心里清楚,如果不是那碗肉让他多留了半小时,他可能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人生就会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后来他才知道,那次空军招兵在全国几所工科院校同时进行,哈尔滨只停留一天,错过那天,就再也没机会了。很多年后,孙家栋在接受采访时还笑着说:“那碗红烧肉,算是我和国家缘分的‘媒人’。”   从食堂到部队,孙家栋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军人。他被分到空军航空学校学习,刚开始学的是飞机维修,后来又转去学航空仪表。   那时候的学习条件比学校里苦多了,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就把知识点写在黑板上,学生们抄在小本子上反复背;没有先进的教具,他们就对着老旧的战机零件,一点一点琢磨原理。   孙家栋不怕苦,他总说自己是“沾了技术的光”,在学校学的汽车机械知识,竟然和飞机维修有不少相通的地方,别人要花三个月掌握的技能,他一个多月就能熟练运用。   一年后,他就成了部队里的技术骨干,负责维护战机的仪表系统,保障战机每次起飞都能准确导航。   很多人说孙家栋的人生转折是“运气好”,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碗红烧肉只是个偶然的契机,真正支撑他走下去的,是那个时代年轻人共有的“报国心”。   那时候和他一起报名参军的同学有十几个,后来有的成了飞机设计师,有的成了导弹专家,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出力。   就像同时期的钱学森、邓稼先这些科学家,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国,不也是因为“国家需要”这四个字吗?孙家栋常说:“不是我选择了航天,是国家的需要选择了我。”   从空军到后来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前身),从研制导弹到设计卫星,他的每一次岗位变动,都是跟着国家的需求走。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孙家栋是这颗卫星的总体设计师。当从收音机里听到“东方红”的乐曲时,他想起了1950年元宵节那碗红烧肉,想起了自己在食堂报名参军的瞬间。   如果没有那次偶然的停留,他可能会成为一名汽车工程师,可正是那次选择,让他有机会把自己的技术,用在更需要的国家事业上。   后来他又牵头研制了北斗导航系统,成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可每次有人问起他的人生感悟,他都不会说太多大道理,只会提起那碗改变他命运的红烧肉,提起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家国情怀”。   现在再想起1950年的那个元宵节,那碗红烧肉早已不是简单的食物,而是一个时代的印记,那是新中国刚成立时,年轻人愿意为国家需求改变自己人生的赤诚,是“个人命运跟着国家命运走”的生动写照。 孙家栋后来常对年轻的航天人说:“人生总有偶然的机会,但关键是要在机会来的时候,知道自己该选什么。”

1 阅读:17573

评论列表

两天

两天

105
2025-09-23 22:13

致敬祖国的脊梁

fish

fish

59
2025-09-24 00:38

命运就是这么神奇 但也和个人努力息息相关

用户91xxx36

用户91xxx36

35
2025-09-23 22:59

致敬

原野

原野

21
2025-09-24 09:42

别说1950年,哪怕到了1980年,北方农村农民的生活都还很困难,谁不馋红烧肉?普通农民家庭一年当中能吃几次红烧肉?

问渡 回复 09-24 14:42
广西说糖难?我们广东这边七十年代糖还是随便能吃到的,经常煲糖粥喝,小时候放学回来有时没有零吃,就去糖缸里拿半块红糖吃。

摇起灵魂 回复 09-24 15:33
确实九十年代吃红烧肉还是挺平常了

用户10xxx09

用户10xxx09

15
2025-09-24 08:26

机遇+努力

风起千千结

风起千千结

12
2025-09-24 09:26

千秋家国梦

江南风

江南风

8
2025-09-24 08:06

没有文化技术运气最好也没用!

马道成功 回复 09-24 11:07
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地方和合适的时间遇到就是这个结果,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

道非文

道非文

7
2025-09-24 14:00

能够满足国家的需要确实属于人生最伟大的荣誉,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崇高的美德。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微子

中微子

4
2025-09-24 10:47

那时候,两只对虾0.12元,一斤猪肉0.3元。

用户10xxx24 回复 09-24 11:39
但不是随便买得到,需定量、排队购买,一个月一人最多三两肉,而且一个本科毕业生每月工资不超五十元。对虾很难在市场上见得到,那时根本没法买到的!

宝宝唐美雅 回复 09-24 14:10
杭州市5角8一斤。要肉票才可以买。我每次买半斤给我爸爸吃。蒸肉饼儿下面放豆付干。肉爸爸吃豆腐干孩子吃。

涛声依旧

涛声依旧

4
2025-09-24 13:53

了不起的伟大科学家

Kill all the Jewis

Kill all the Jewis

3
2025-09-24 13:45

杨老:老子当年在美国天天吃红烧肉!

老王头

老王头

3
2025-09-24 10:36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不是燕山大学的前生嘛

海天一色

海天一色

3
2025-09-24 13:36

瞎写!哈工大有汽车专业么?东北重机学院是从哈工大分出去的几个专业,从富拉尔基发展壮大成全国重点院校。可惜后来拒绝了哈工大收编的橄榄枝,搬家到河北秦皇岛,成了双非院校。

用户17xxx76

用户17xxx76

1
2025-09-24 15:08

那碗红烧肉肯定是瞎编进去的

用户10xxx00

用户10xxx00

1
2025-09-24 12:46

向孙家栋科学大师致敬

用户10xxx29

用户10xxx29

1
2025-09-24 13:01

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

城西侠客

城西侠客

2025-09-24 11:49

致敬孙老!

琉璃药师

琉璃药师

2025-09-24 11:21

致敬孙老师

铭房

铭房

2025-09-24 12:31

共和国功勋,民族的脊梁!

用户69xxx05

用户69xxx05

2025-09-24 12:07

我的老师就曾经说过,她想当一名地质队员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可她的老师动员她:国家现在更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做老师传道授业,所以她做了一名老师。

净心

净心

2025-09-24 12:58

国家脊梁,民族脊梁!

耕夫

耕夫

2025-09-24 13:07

这才是共和国脊梁!

生活123

生活123

2025-09-24 12:23

第一代钱学森,邓稼先,加上第二代孙家栋,于敏,黄旭华…真是群星璀璨,致敬这一代老科学家,真是一心为了国家埋头苦干,奋不顾身。

红日观全局

红日观全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