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芯片在中国生产,不管技术从哪儿来,都得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中美芯片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最近几年总像过山车一样,一会儿收紧一会儿松绑。2025年夏天,美国特朗普政府突然转弯,同意英伟达把H20芯片卖到中国去,前提是这些芯片得在美国本土建厂生产。这政策一出,看起来像是给英伟达开了绿灯,其实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原来,美国商务部和英伟达谈了个协议,允许出口那些性能没那么顶尖的AI芯片,但有个硬杠杠:英伟达得把对华销售收入的15%上交给美国财政部,当成所谓的“芯片税”。这税不是开玩笑的,直接从英伟达的口袋里抠钱,名义上是为了补贴美国锈带地区的制造业就业,拉动工厂开工啥的。 英伟达这H20芯片本来就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性能比他们旗舰H100低了不少,算是在出口管制边缘蹦跶。之前拜登时代四月还禁了这玩意儿,现在特朗普上台后一个月内就翻盘,8月8日美国官方就发话,英伟达可以申请许可证继续卖了。英伟达CEO黄仁勋当时在财报电话会上直言,这市场机会值50亿美元,他可不想错过。中国那边订单本来就堆积,第一季度光H20就卖了160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九成多,这笔钱对他们来说太香了。 可美国这手牌打得再精明,中国也不是吃素的。政策刚落地没多久,中国就回击了。早在今年4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就紧急发了个通知,明确芯片原产地怎么定:不管设计技术从哪儿来,只要晶圆流片在中国工厂完成,这芯片就得标成“中国制造”。这规则一改,等于直接堵住了美国想靠本土生产绕关税的路子。背景是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了125%的报复性关税,半导体设备和芯片首当其冲。新规按四位关税代码原则,晶圆厂位置就是原产地,意思是就算英伟达在美国设计、在中国代工,这货一落地中国,就得按本地货走,关税啥的都得本土化处理。 这不光针对英伟达,全球IDM和代工厂都得掂量掂量。像英飞凌、意法半导体这些欧洲玩家,立马表态要加大中国本地生产比例,韩国SK海力士甚至考虑把高带宽内存产线挪到无锡去。话说这招儿接地气吧,直接用市场规则反制技术封锁,让外资企业自己选:要么本地化,要么吃亏出局。结果呢,美国本土建厂的芯片运到中国,进口申报时原产地变了,关税豁免没了,成本直线上升。英伟达的H20订单虽多,但安全审查和反垄断调查接踵而至,网信办查出潜在后门风险,公司第二季度库存减值55亿美元,财报难看得很。 这波博弈不光是两国掰腕子,还牵动全球供应链大洗牌。中国半导体产业这几年憋着劲儿往前冲,2024年设备支出366亿美元,增长29%,国产设备占比从17%窜到38%。中芯国际14nm制程量产,华虹40nm也稳了,华为自研EDA工具,打通设计链条。成熟制程领域,中国基本能闭环自给。 华为的昇腾910B芯片性能直追英伟达H20,达到85%,价格还低三成,百度腾讯这些大厂已经开始测试替代,国产AI芯片市占率从5%跳到18%。昇腾910C更猛,据说匹配H100水平,今年计划出货140万片。飞桨框架市场份额从12%涨到27%,支持国产架构,华为生态拉进500多家伙伴,寒武纪壁仞拿国资注资,2026年目标是建自主AI标准。长江存储232层闪存良率破90%,中芯28nm从60%拉到98%,三年时间硬是啃下来。张忠谋当年看衰中国反制,说机会小,但他大概没料到这耐力和执行力。中芯用实际行动证明,学习曲线陡但不虚。 美国本想用技术霸权卡脖子,结果反倒逼中国加速自立。波士顿咨询估算,要是中美科技全脱钩,全球半导体丢1.2万亿美元,美国企业市场份额缩18%。英伟达头大,9月金融时报爆料,中国禁止阿里腾讯这些巨头买英伟达AI芯片,网信办直接下令。黄仁勋公开表示失望,但局面已变。中国这不是头一回了,2018年制裁华为后,就进入战时模式。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又出手,对美国40nm以上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针对CAN收发器、RS485这些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核心货,2024年中国进口680亿元,国产率才15%。圣邦股份、思瑞浦快速上位,车规级芯片认证通过,直奔比亚迪供应链。德州仪器、模拟器件股价应声跌,调查一出,外企市场份额得让路,本土企业迎来春天。 全球看,这事儿加速多极化。欧洲企业嗅到风向,加大中国投资,避免关税坑。韩国三星海力士本地化步伐快,供应链从美欧向亚太倾斜。英伟达虽痛,但还在开发新中国专用芯片B30,试图绕弯。可中国市场规则已变,想进来就得按本地玩。特朗普的“芯片税”听着解气,其实是饮鸩止渴,法律上还涉嫌违宪,因为国会没批,这税没法收。 这场规则之争超出商业,成大国角力。中国用市场规模和政策双管齐下,把“制造”变“话语权”。美国还在封锁和依赖间摇摆,未来芯片产业不会一家独大,多极格局稳稳成型。
浙江绍兴,一男子花2599元,从网上买了一台80寸小米电视,装宽带的师傅一看,说
【145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