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南的上班族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台本田摩托车,售价大概10000元人民币,为什么他们不选择买更加物美价廉的宗申、钱江等品牌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越南,摩托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像是每个家庭生活的“续命线”,清晨七点,胡志明市的街头已是摩托车的海洋,无数上班族、商贩、学生、外卖员在拥堵的车流中穿梭,公交系统覆盖有限,汽车价格高昂,摩托车成为了大多数人日常出行的唯一选择,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这辆摩托车也许就是他们最贵重的财产,是家人上学、做生意、送货、探亲的一切依靠,人们对待摩托车的态度极为慎重,购车决策往往像投资一般反复权衡,因为一旦买错,将意味着多年里不断的金钱和精力损耗。 时间倒回二十年前,越南摩托车市场的主角并不是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本田标志,当时,来自中国的品牌卷起价格旋风,掀起了一场“摩托车平民化”的革命,宗申、力帆、钱江等品牌凭借极低的售价,迅速攻下了大半市场份额,一台中国摩托车只需本田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这对收入不高的越南家庭无疑极具诱惑力,花更少的钱,先解决代步问题,几乎成了那几年整个社会的共识,无论是工厂工人还是菜市场小贩,几乎都愿意选择这些价格亲民的中国品牌,摩托车市场在短时间内被彻底改写,街头巷尾,处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 随着时间推移,当初抢购中国摩托车的消费者渐渐意识到,便宜并不等于划算,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品牌在看不见的地方做了减配,车架钢板变薄,发动机材料缩水,减震、刹车、油路等基础部件的耐用性大打折扣,刚买时新车还能跑,骑上半年后,毛病就逐渐暴露,发动机异响、刹车失灵、零部件损坏,成为许多车主的日常困扰,湿热多雨的越南气候下,生锈、漏油等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更糟糕的是,许多品牌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维修点稀少,零配件难以买到,曾经的低价优势很快在一次次维修和更换配件中被蚕食,很多家庭不得不频繁为爱车“补课”,甚至提前报废换车。 相比之下,本田的策略截然不同,进入越南后,没有一味追求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而是选择了本地化生产和产品改良,合资工厂落户永福省,产品线针对越南路况和气候进行细致调整,为了抵御潮湿,本田加强了防锈处理;考虑到摩托车常被用于载货,特意加固了车架和后座,发动机动力足、油耗低,成为众多上班族和商贩的心头好,一辆本田Wave Alpha百公里油耗仅1.5升,远低于同级别廉价车型,油钱、维护费的长期节省,令本田在“经济账”上反而胜出,维修方面,本田建立了密集的服务网络,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原厂配件和专业维修,哪怕是一台用了十年的本田摩托,配件依旧不难找,维修师傅也能轻松解决问题。 正是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双重保障,为本田赢得了越来越多越南消费者的信任,随着时间推移,本田逐渐成为“品质”和“可靠”的代名词,选择本田,不只是图省心,更是对家庭责任的体现,许多家庭哪怕要攒半年、一年的工资,也要咬牙购入一辆本田,上班族、个体户、学生家长,人人心里都明白,摩托车一用就是十年八年,哪怕多花几千元,买的也是一份安心和保障,市场上甚至有这样的说法:买本田车,可以闭着眼睛,根本不用担心车况,二手市场的价格也从侧面印证了消费者的信心,一辆用了五年的本田Wave,依然可以卖到原价的六成以上,而那些廉价品牌的旧车,往往不到原价两成,买本田,表面上花的钱多,实际上用得久、修得少,最后甚至比买便宜车更划算。 品牌认同感随着市场的成熟进一步加深,本田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骑着本田摩托出行,意味着生活有保障、家庭稳定,甚至成为越南年轻人择偶时的“加分项”,摩托车成为家庭的“门面”,本田则成了信任和品质的标签,这背后,是本田在越南近三十年经营积累的结果,无论是赞助足球赛事还是推动交通安全教育,本田的身影始终活跃在社会各个角落,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建立起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单纯的买卖。 中国品牌的折戟沉沙,不只是价格策略失灵,更是市场信任体系的崩塌,早期的负面口碑像烙印一样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哪怕近年来中国摩托车品质大有提升,尝试通过新技术和新服务重新打开市场,越南消费者依然持观望甚至谨慎排斥的态度,毕竟,维修难、易坏的阴影尚未散去,令人心有余悸,市场信任的重建,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在生活高度依赖摩托车的越南社会,中国品牌想要重返主流,必须经历漫长的口碑修复和服务体系重塑。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20年前,中国摩托车为何“折戟”东南亚》
为什么越南的上班族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台本田摩托车,售价大概10000元人民币,为什
青衫栀幽音
2025-09-23 16:52:24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