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鳌拜经过女儿兰格格的房间,意外发现她与侍卫私会。鳌拜举刀要杀,女儿一句

孙玉俊说 2025-09-23 22:10:02

一天深夜,鳌拜经过女儿兰格格的房间,意外发现她与侍卫私会。鳌拜举刀要杀,女儿一句话却让他改了主意,而这竟成为后来康熙扳倒他的一个伏笔。 鳌拜府中有一位年轻侍卫,名叫巴比伦,他和鳌拜的女儿兰格格在接触中互生好感,有了私情。一天夜里,鳌拜睡不着觉在府中乱走,在经过兰格格的院落外时,隐约听到里屋传来 清康熙初年,朝政格局复杂,八岁登基的康熙虽已亲政两年,却面临辅臣鳌拜的强势把持。鳌拜出身满洲镶黄旗,早年随皇太极征战沙场,积累军功,顺治遗诏指定他与索尼等人共辅幼帝。他逐步排除异己,苏克萨哈被赐死,遏必隆依附其门,索尼虽为首辅却年迈无力。鳌拜掌控军机,推行满人特权,圈占汉地,激起民怨。 他府邸气派,仆役侍卫林立,表面风光,实则野心膨胀,总想借机进一步操控皇室。这位武将出身的权臣,手腕铁硬,对下属严苛,对皇帝也常有僭越之举。康熙虽年幼,却在孝庄太后指导下暗中观察,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鳌拜府中,年轻侍卫巴比伦负责后院巡逻,他身强力壮,平日操练兵器,接触兰格格的机会渐多。兰格格作为鳌拜独女,生长在权势环境中,却少有自由,日常限于绣艺读书。两人因琐事相识,渐生情愫,私下往来增多。这在当时社会,本属禁忌,尤其对鳌拜这样注重门第的权臣而言,更是奇耻大辱。 康熙六年,十四岁的皇帝即将大婚,鳌拜视此为扩张影响力的良机。他盘算若女儿入选皇后,便可借外戚身份渗透后宫,进一步稳固权柄。这念头并非空穴来风,当时后宫选秀本就涉及政治联姻,孝庄太后也深知其中利害,早有防范之心。 一夜,鳌拜因政务烦扰难以入眠,在府内闲逛,途经兰格格院落时,察觉异常声响。推窗一瞧,发现女儿与巴比伦亲密无间。他勃然大怒,本欲当场处置,却在兰格格恳求下,勉强收手。女儿提出条件,愿入宫选秀换取侍卫一命。鳌拜权衡利弊,同意此议。他深信凭自身势力,女儿封后指日可待。这事本该是家务,却因涉及宫廷选秀,牵扯出更大格局。鳌拜随即动用关系,四处活动,送礼拉拢内务府官员,为兰格格备齐妆奁。选秀在即,他亲自督办女儿仪态训练,力求万无一失。 选秀当日,紫禁城内秀女云集,孝庄太后坐镇,早已定下人选。她青睐索尼孙女赫舍里氏,此女出身稳重,可助索尼家族制衡鳌拜。兰格格虽入围,却以体弱为由被除名。鳌拜闻讯震怒,却不敢公开对抗太后,只能暗自咽下苦果。这挫败让他对康熙不满加深,朝堂上更显跋扈,推行苛政,百官噤若寒蝉。兰格格借谢恩入宫,向康熙倾诉前事,包括私情细节与父亲逼迫。她本无意搅局,却无意中提供线索。康熙虽年少,却机敏过人,察觉此乃打击鳌拜的突破口。他暗中指示索尼,安排巴比伦脱身。 索尼以议事为由访鳌拜府,正值鳌拜外出,趁机接触巴比伦,转达康熙旨意。三日后,两人悄然出逃,远走塞外。鳌拜归来发现,气急败坏,却顾及颜面,不敢大张旗鼓追捕。此事虽未外扬,却在朝臣间流传,动摇鳌拜威信。人们私下议论,连他女儿都能被皇帝暗中放走,足见康熙已非傀儡。鳌拜心态失衡,行事越发张扬,上朝时常拍案争执,推行圈地政策,激化矛盾。康熙则低调布局,以练习摔跤为名,选壮硕少年组布库营,表面嬉戏,实为练兵。 康熙八年五月,时机成熟。康熙召鳌拜入乾清宫议事,鳌拜毫无防备,独自入殿。埋伏少年骤然出手,将其擒拿。鳌拜武艺虽强,却寡不敌众,被五花大绑。审讯列出三十条罪状,包括专权、圈地、僭越等。康熙念其早年功勋,无谋反实据,从宽圈禁高墙,终老狱中。此案标志康熙亲政确立,朝政渐趋清明。兰格格与巴比伦逃亡后,踪迹杳然,民间偶有传闻,却无确凿记载。

0 阅读:101
孙玉俊说

孙玉俊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