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特务头子沈醉到渣滓洞视察,与一个疯子擦肩而过的时候,敏锐感觉到不对劲,随即冲手下喊道:抓住他![无辜笑] 但狱警卢兆春却满脸不解,这个韩子栋已经疯疯癫癫好几年了,能有什么问题? 韩子栋1908年生于山东阳谷县,家里穷得叮当响,12岁才进私塾,1930年他考进中国大学经济系,在北平半工半读,白天在春秋书店打工,晚上啃书本。 1932年北平学生抗日运动风起云涌,他投身其中并加入共产党,次年组织安排他打入国民党特务机构“蓝衣社”,表面上是个店员,实际在传递情报。 1934年11月北平地下党遭破坏,他被叛徒出卖,面对宪兵三团的各种酷刑,他咬牙挺住,最终被判无期徒刑,从北平押到南京,再转汉口、益阳、贵州息烽,最后关进重庆的渣滓洞和白公馆。 十几年的牢狱生涯,恶劣环境加上营养不良,他身体越来越差,更要命的是那种看不到头的绝望感,几乎把人逼疯。 既然快被逼疯了,那就索性装疯吧,他开始表现异常,时而呆坐发愣,时而胡言乱语,有时还会突然大笑或哭泣。 看守们起初还怀疑,但时间久了也就信了,毕竟关了十几年的人,疯掉也不奇怪,他们甚至允许这个“疯子”在院子里活动,后来还让他跟着去外面采购。 但沈醉不同他在特务系统摸爬滚打多年,对人的神态极其敏锐,真疯子的眼神是涣散的,而他刚才那一眼,分明透着清醒和机警。 尽管沈醉坚持要严查,但他走后狱方并没当回事,他算是躲过一劫,这次惊险让他更加小心,一边继续装疯,一边利用外出采购的机会观察地形,暗自筹划逃跑路线。 1947年8月18日机会来了,卢兆春带着他和几个看守到磁器口采购,中途在茶摊休息时他借口上厕所溜了。 逃出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他白天躲藏,夜里赶路,饿了吃野果野菜,渴了喝山泉水,从重庆出发,一路经过涪陵、万县、宜昌、汉口,步行数千里。 到了河南许昌他在一家餐馆当了一个月帮厨,赚点盘缠继续北上,经郑州、新乡,1947年11月中旬终于到达滑县解放区,找到了党组织。 这一逃就是三个多月他从一个“疯子”重新变回了共产党员,他不仅恢复了党籍,还和分别十几年的妻子王玉玲、女儿团聚了。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范县城关镇党委书记、中财委人事局科长、北京人民机器厂副厂长等职务,一直干到退休,1992年去世。 回头看韩子栋的“装疯”策略,确实算得上高明,在那种高压环境下,保持理智比什么都重要,装疯不仅能减少看守的防范,还能为自己争取活动空间和逃脱机会。 网友们感慨万千: “这位爷爷真是硬核影帝,装疯十四年,这心理素质太强了,放现在绝对是顶尖特工级别。” “沈醉确实是个老狐狸,一个眼神就差点识破,可惜手下的人没当真,不然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看到他从重庆一路逃到河南,路上吃野菜、躲追捕,真的太不容易了,这才是真正的信仰力量。” “国民党那时候的手段是真狠,还好他撑过来了,最后看到他和家人团聚,我一个大老爷们居然看哭了。” “这段历史课本文里根本学不到,感谢作者整理,默默去查了韩子栋的资料,致敬真实英雄!” “所以有时候真不能怪别人‘装疯卖傻’,那可能是人在绝境中唯一的出路。” 如果把你放在韩子栋的位置上,装疯十四年、越狱跋涉上千里,你觉得最难挺过去的是哪一个阶段?是精神上的折磨、身体的痛苦,还是孤独与未知的恐惧?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英烈纪念馆
1947年特务头子沈醉到渣滓洞视察,与一个疯子擦肩而过的时候,敏锐感觉到不对劲,
轩叔观察
2025-09-24 10:24:2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