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特朗普对华战略重大误判,美媒猛然发现:中国在抛美债! 9月20日,大

百日依山尽 2025-09-24 17:28:35

美国承认,特朗普对华战略重大误判,美媒猛然发现:中国在抛美债! 9月20日,大洋彼岸,众多美国政治学者清晨起床都要手捧阅读的《外交政策》,发布了一篇重要文章。中国作为美国全方面的敌人,是美国的头号大敌。 文章将中国定义为 “美国全方位的头号大敌”,却也不得不直面现实:被视为遏制手段的施压策略,正遭遇意想不到的反制,中国持续抛售美债的动作就是最直接的回应。 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核心,是通过资源集中实现精准遏制。其推出的《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将中国称作 “唯一步步紧逼的威胁”,为了聚焦印太地区,甚至要求欧洲盟国将军费提升至 GDP 的 5% 以自保,力图从欧洲抽身集中精力。 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的亚太之行轨迹清晰,接连访问关岛、菲律宾、日本,强化军事基地部署与装备出售,推动美日联合司令部升级,一系列动作都围绕围堵中国展开。 这种战略布局建立在一种预判之上:中国会在持续压力下妥协,且难以脱离现有国际经济体系。特朗普团队曾内部评估,认为中国持有大量美债是 “软肋”,一旦施压升级可借此牵制。 但现实走向与这种预判逐渐偏离,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中国自 2024 年 6 月短暂加仓后,已连续四个月减持美债,10 月单月就减持 119 亿美元,持仓规模维持在 7600 亿美元级别,较巅峰时期缩水近四分之一。 《外交政策》的文章点出了误判的关键: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与战略定力。特朗普政府试图以 “脱钩断链” 削弱中国经济,却未料到中国会以减持美债这种直接影响美国金融根基的方式回应。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减持并非短期波动,而是 2022 年 4 月以来的长期趋势,中国持仓已连续多年低于 1 万亿美元,且未因外部压力出现逆转。 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资源分配进一步暴露了误判的代价。为推进 “印太战略”,美国对菲律宾追加部署远征舰艇拦截系统,批准 55.8 亿美元的 F-16 战机军售,还加快与日本联合生产先进导弹。 这些动作耗费大量资源,却未能达到预期遏制效果。美日印澳 “四方安全对话” 机制日益虚化,“奥库斯” 联盟也因核潜艇项目争议陷入困境,盟友体系的裂痕让战略执行力打了折扣。 中国的减持动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战略自主进程相呼应。在芯片、能源等领域的自主突破,让中国减少了对外依赖,也增强了调整美债持仓的底气。 美国媒体注意到,中国在抛售美债的同时,正增加黄金储备与非美货币资产配置,逐步降低对美元体系的绑定。这种布局削弱了特朗普政府以金融手段施压的可行性。 美国国内开始显现战略误判的连锁反应。部分议员在听证会上质疑,过度聚焦军事围堵导致对经济反制准备不足。 如今,中国持续减持美债的动作仍在继续,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却陷入调整困境。《外交政策》的文章未给出解决方案,只是客观呈现了误判带来的后果:原本想通过施压掌握主动,最终却因低估对手陷入被动。这场战略博弈中,美债这一看似稳固的 “筹码”,反倒成了检验误判的清晰标尺。

0 阅读:75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