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9月24日,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站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面对全球代表,将以

士气沉沉 2025-09-25 11:48:08

[微风]9月24日,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站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面对全球代表,将以色列对首都多哈的袭击直接定性为“国家恐怖主义”。 这个用词分量极重,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舞台上,敢如此直白地给另一个主权国家扣上这顶帽子,别说中东,放眼全世界也没几个国家有这种魄力。 要知道,卡塔尔过去几十年一直以“中东和事佬”的形象示人,如今却突然转向强硬立场,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这次发言的主角,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萨尼,其实是个深藏不露的关键人物。作为现任埃米尔塔米姆的亲弟弟,他1980年出生,2016年就出任外交大臣,2023年3月升任首相兼外交大臣,成了卡塔尔外交的实际操盘手。 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早已是国际外交场上的老手。2017年沙特等国突然对卡塔尔实施封锁时,正是他带队四处奔走,最终化解危机;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的混乱中,又是他主导谈判,帮美国与塔利班搭建沟通渠道。 连欧洲智库专家都评价他是“塔米姆最信赖的顾问”,处理危机时总能精准拿捏分寸。 卡塔尔这次态度转变,其实早有伏笔。这个人口不到300万的海湾小国,几十年来一直在玩一场高难度的外交平衡术。 它既是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友”,又和伊朗保持密切合作;既支持阿拉伯国家,又长期与哈马斯等组织保持联系。 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让卡塔尔成了中东地区稀缺的“全民通话对象”——无论是以色列、巴勒斯坦,还是美国、伊朗,都愿意坐到多哈的谈判桌前。 去年巴以冲突爆发后,卡塔尔更是连续七天七夜不眠不休地调解,最终促成停火协议,让105名被扣押人员获释。这种“调解人”角色,本是卡塔尔安身立命的本钱。 但如今卡塔尔似乎不想只当和事佬了。它手握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储量,人均GDP高达12.8万美元,腰包鼓得能砸出2200亿美元办世界杯。 这种经济底气让它敢于在外交上冒险。更关键的是,卡塔尔早就意识到,在单极秩序瓦解的世界里,小国要生存就必须主动塑造规则。 它推广半岛电视台提升话语权,举办大型赛事刷存在感,甚至敢于在联合国公开挑战强权。这次将以色列行为定性为“国家恐怖主义”,看似突然,实则是卡塔尔从“被动调解”转向“主动立规”的信号——它不再满足于当冲突的消防员,而是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当然,这种转变也暗藏风险。当卡塔尔从“桥梁”变成“旗帜”,那些原本依赖它调停的各方会作何反应?美国这个传统盟友会否因此疏远?伊朗和地区激进势力又会如何解读它的强硬姿态? 更值得玩味的是,就在联大发言前一周,卡塔尔首相刚在多哈会见了俄罗斯副外长,讨论巴以问题。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细节,或许正在编织一张新的外交棋局。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