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孙权谁更强?孙权才是三国隐藏大佬,凭啥总吹刘备! 有人说"刘备卖草鞋到称帝,这逆袭谁不服",也有人怼"孙权守着江东六郡稳如狗,刘备颠沛流离也好意思比"。 这俩大佬的battle,咋就成了公说公有理的罗生门? 一、起点差出"阶层鸿沟":一个在泥里爬,一个在罗马散步 先看最扎心的起点对比。 刘备的起点,用《三国志》原话是"与母贩履织席为业"。他爹早逝,小时候跟着母亲编草鞋摆地摊,相当于现在的流动小商贩。28岁才跟着公孙瓒混,之前干过啥?卖草鞋、逃亡、寄人篱下。最惨时投奔刘表,被嫌"大耳贼没根基",只能在新野城守着几千残兵。 再看孙权——18岁接班,老爹孙坚打荆州,哥哥孙策平江东,留给他的是现成的六郡地盘、周瑜张昭等顶级团队、训练有素的军队,连赋税体系都现成。 但差距不在起点高低,而在突破难度。刘备前半生是"流浪军阀",投过五六个老板,被打散过三次队伍,47岁才拿下第一个根据地徐州(还被吕布偷了)。可他愣是60岁称帝,从幽州打到益州,硬拼出个蜀汉。 孙权呢?一辈子没走出过江东。最大版图也就扬州、荆州部分和交州,还总被山越叛乱折腾。 二、扛事能力:一个越败越勇,一个爱打"安全牌" 聊三国,打仗是最直观的试金石。 刘备的打仗风格,用现在话说叫"打不死的小强"。他输过多少回?徐州丢了、长坂坡被追、夷陵惨败……但每次都能爬起来。最提气的是汉中之战——面对曹操亲率的精锐,他让黄忠砍了夏侯渊,把曹操赶回长安。这是三国里唯一一次正面硬刚曹操还赢的战役。 孙权的打仗记录就尴尬了。最著名的合肥之战,他带十万大军杀过去,结果被张辽八百死士夜袭,吓得差点跳船逃跑。后来又试过四次进攻合肥,次次被张辽的"逍遥津"套餐教育。史书记载,他当时腿软得扶着栏杆,士兵拽都拽不住。 更关键的是抗挫力。刘备败了会反思:葭萌关被刘璋断粮,他带着人翻山越岭,路上还跟士兵说"跟我干,以后有肉吃";孙权败了爱"找平衡":打不过曹操就联刘抗曹,等刘备占了益州又偷荆州,最后把自己坑进夷陵之战。 三、格局差距:一个拎着"大义旗",一个算盘打得精 这俩最本质的区别,藏在"格局"二字里。 刘备的牌,打的是"复兴汉室"。从桃园结义那天起,他就喊"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曹操屠城时,他救徐州百姓,带着军民撤退拖慢行军速度;入川后给刘璋旧部封官,连降将都给活路。 这种"大义"不是装的。白帝城托孤,他把儿子和国家全交给诸葛亮:"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觉得是权术,可换个角度——能把江山和命押在下属身上,这份胸襟,孙权有吗? 孙权的牌,打的是"利益优先"。最典型的是荆州之争。他先借南郡给刘备,等刘备占了益州又不肯还,派吕蒙偷袭关羽。事后还派人跟曹操称臣,转头防着曹魏。这套"精致利己"玩明白了,却毁了吴蜀联盟。 结果呢?偷荆州杀关羽,逼得刘备倾国伐吴,夷陵一把火烧光蜀汉精锐,自己也元气大伤。曹操坐山观虎斗,后来诸葛亮再联吴,得花多大劲儿补窟窿? 四、为啥总有人挺刘备?因为他活成了普通人的光 说了这么多,为啥总有人觉得刘备更强? 不是因为他是"主角",而是他活成了普通人的希望样本。他从社会最底层爬起来,没背景、没资源,37年屡败屡战,最后成了皇帝。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劲儿,太戳人了。 孙权当然厉害,治江东、平衡士族几十年,是顶级管理者。但他的成功更像"资源整合",而刘备的成功是"从无到有"的创造。 历史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它不仅记录胜利者,更敬佩那些在绝境里依然往上爬的人。 回到最初的问题:刘备真的比孙权强吗?其实没必要争高下。 刘备教会我们:哪怕起点低到尘埃里,也能靠韧劲儿往上爬;孙权提醒我们:复杂现实里,清醒和平衡同样重要。 但总有人为刘备激动,大概因为每个普通人心里,都藏着一个"从卖草鞋到开国皇帝"的梦吧。
汉末谋士的结局1,李儒,192年董卓被杀后,李儒就下落不明了。演义中被曹操下令
【29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