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很没有面子。 当地时间9月24日,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直播显示,泽连斯基未能收获满场听众,包括前排座位在内的许多座位在他演讲的过程中空了一半。 其实这种冷遇早有苗头,去年他参加联大演讲时,就已经有半数领导人没到场。而今年,直接升级成了“整排整排没人”的窘境。就连一些原本坚定支持乌克兰的欧洲国家,态度也明显冷淡下来。 比如波兰,之前因为农产品进口禁令问题和乌克兰闹得不可开交,波兰总统甚至把乌克兰比作“溺水者”,说救援时得小心被拖下水,随后波兰政府直接宣布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这种盟友间的公开分歧,在战争初期是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不买账了?说白了,全世界对这场打了三年争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很多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全球南方”国家,心里都清楚,乌克兰危机固然重要,但全球变暖、消除贫困、经济发展这些关乎本国国计民生的问题同样紧迫,不能总被一场远在欧洲的冲突抢走所有注意力。 巴西总统卢拉就多次强调,战争让人类疲惫不堪,应该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问题。这种呼声代表了很多国家的心声,大家更希望联合国这个平台能多关注些实际的发展目标,而不是年复一年地围着乌克兰问题转。 就连乌克兰最大的靠山美国,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裂痕。美国国会里关于是否继续大手笔援助乌克兰的争吵越来越激烈,不少议员公开质疑,已经投入了这么多资金,到底看到了什么实际效果?取胜的计划又是什么?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甚至毫不客气地说,他要当面问问泽连斯基:“钱花到哪里去了?”这种质疑声反映出,美国国内对无底洞似的援乌行动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厌倦和怀疑情绪。 泽连斯基在演讲中依然延续了之前的调子,把重点放在指责俄罗斯和呼吁更多武器援助上。但问题是,这套说辞听了三年多,国际社会已经有点“脱敏”了。俄罗斯方面照例是猛烈回击,称他的发言是“一套虚假宣传和陈词滥调”。 大家逐渐意识到,仅仅提供武器和谴责俄罗斯,似乎并不能让战争走向终结,反而可能让军备竞赛升级。泽连斯基自己也提到,现在甚至出现了能飞行两三千公里的无人机,技术扩散的速度让世界防不胜防。这种担忧让一些国家开始重新思考,一味“拱火”是不是真的符合自身利益。 实际上,这种疲劳感在具体事务上表现得更加明显。当乌克兰向欧洲国家的适龄乌克兰男性发出征兵令时,奥地利、德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纷纷表态,拒绝强制遣返这些难民。这表面上是人道主义考量,背后多少也透露出这些国家不希望过度卷入战争的态度。战争长期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各国都在打自己的算盘。 所以,泽连斯基在联合国遭遇的冷场,绝不是偶然。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危机的普遍心态变化,从最初的同仇敌忾,到如今的审慎甚至厌倦。 大家不是不同情乌克兰的遭遇,而是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场战争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持续加码对抗可能只会让全球付出更大代价。当聚光灯不再聚焦于他,泽连斯基恐怕需要重新思考,除了不断呼吁武器和谴责对手之外,还能拿出什么新的剧本来说服这个已经感到疲惫的世界。
当着100多国的面,泽连斯基1分钟3次提中国,对普京侮辱性极强联合国大会的会
【159评论】【1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