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协调芬太尼问题?因为真管了才是输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就是想学英国搞“鸦片战争”那一套。 一个化学分子,诞生于实验室,初衷是为人类减轻最深的痛苦,然而在大洋彼岸,它却演变成一场吞噬生命的公共卫生灾难,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如今它更被推上谈判桌,成了大国博弈中一枚冰冷的筹码。 芬太尼危机的真正起点不在街头,而在美国的药柜里,它最初的身份,是天使。 上世纪60年代被合成时,它是一种高效的临床镇痛药,是医学的进步,可在美国独特的“止痛文化”土壤里,这种依赖药物解决一切疼痛的观念,为后来的失控埋下了伏笔。 真正的引爆点,是商业利益的贪婪,以普渡制药为首的巨头们,掷出重金,在过去十年里,近25亿美元被用于政治游说,竞选捐款几乎覆盖了国会山的所有议员,他们资助专家,进行误导性宣传,把阿片类药物奥施康定包装成“不上瘾”的神药,亲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后果是毁灭性的,从1999年到2017年,近20万美国人因滥用这类处方药而丧命,这催生了一场悲剧:瘾君子们从昂贵的处方药,转向更廉价的海洛因,最终奔向了效力更强的芬太尼,仅2021年就有超过8万人倒在这个“天使”的魔化形态之下。 当芬太尼从药柜流入黑市,它就彻底变成了魔鬼,牵扯出一条复杂的全球供应链和一场责任归属的罗生门,一个冰冷的事实是,今天在美国街头泛滥的芬太尼,绝大多数是通过墨西哥的渠道走私入境的,而非直接来自中国。 中国采取了堪称全球最严厉的姿态,早在2019年5月,中国就率先对所有芬太尼类物质实行“整类列管”,连实验室里的中间体都不放过,效果立竿见影,此后美国再也未报告查获过来自中国的芬太尼。 这与美国本土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反差,美国每年药物过量死亡超十万人,而中国在2023年全年查获的芬太尼类物质还不到一公斤。 争议的焦点,在于那些未被联合国列管、但可用于制毒的普通化学品,中方认为,按照国际惯例,确保进口货物不被挪作他用,是进口国和进口商的责任,更何况墨西哥方面从未就此向中方通报过,而美方则执意要将责任链条无限向上游追溯。 最终芬太尼问题超越了公共卫生范畴,当国内问题积重难返,,监管部门与制药行业在禁毒法案上互相扯皮,“内病外治”成了一个诱人的选项,美国将中国列为“主要毒品中转国”,试图将内部治理的失败转嫁出去。 中方则用历史的视角进行反击,将美方的施压比作“新时代的鸦片战争”,直指其真实意图是借禁毒之名,行打压中国化工产业的霸权之实,从制裁到严正交涉,芬太尼成了外交舞台上具体的摩擦点。 有趣的是,第三方视角似乎并不支持美国的叙事,联合国2024年的报告将问题归咎于部分国家监管松懈和药企行为,并未点名中国,半岛电视台更是直言,这场危机是“一场美国自己制造的灾难”。 真正的出路,或许是各方都先放下武器,回归事实,正视各自的责任,否则在这场无休止的叙事战争中,这个化学分子只会继续静悄悄地吞噬更多生命。 以上信息来源于环球网 外交部:芬太尼是美国的问题,不是中国的问题,责任在美国自身
为什么中国不协调芬太尼问题?因为真管了才是输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就是想学
是逸屹呀
2025-09-26 16:34: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