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一位韩国妇女刚为两名美军提供完特殊服务,当着丈夫的面热情地将大兵们送

斜烟白兔 2025-09-26 17:07:50

1952年,一位韩国妇女刚为两名美军提供完特殊服务,当着丈夫的面热情地将大兵们送出门。站在一旁的丈夫双手紧攥在裤兜里,脸上写满苦涩,只能低头佯装不见来麻痹自己——毕竟全家的生计都系在妻子身上。 朝鲜战争刚停火没几年,韩国经济就跟塌了天似的。1953年停战协议签了,可首尔到处是炸弹坑,工厂毁了,田地荒了,好多男人死在前线,留下一堆寡妇和孤儿。失业率高得吓人,物价飞涨,一袋米能换半个月工资。 李承晚那时候忙着反共,经济重建慢吞吞的。老百姓饿肚子,街头乞丐成群。美军基地成了救命稻草,美国人带来美元和物资。韩国政府一看,这外汇来得快,就开始默许基地周边搞起“特别区”。这些区就是后来叫的“营镇”,专为士兵服务。 妇女们蜂拥而入,不是因为爱钱,而是没别的路走。家里孩子哭闹,老人病倒,你不干谁干?就这样,卖身成了家常便饭。历史书上少提,可档案里清清楚楚,1950年代末,营镇里上万妇女靠这个养家。 政府还派警察管秩序,确保士兵玩得开心,花钱痛快。穷苦人就这样被卷进去,换取国家那点外汇援助。想想看,战争结束了,苦日子才刚开始。 营镇这玩意儿,从战争一爆发就冒头了。美军进驻汉江边,士兵闲下来就想找乐子。韩国政府聪明着呢,1952年左右就开始建这些区,围着基地外围,铁丝网外头就是酒吧和小屋。官方文件叫“慰安设施”,其实就是合法妓院。 因为美国援助是救命钱,可士兵的消费更直接。每个月,士兵们砸进去的美元能顶上国家一半外汇。政府不光不管,还鼓励。朴正熙上台后更狠,1960年代推“特别慰安区法”,要求妇女登记体检,防止性病传给美军。听起来荒唐吧,可对韩国来说,这是“爱国行为”。 妇女得去医院检查,每周好几次,医生拿着表格记录,合格了才能上岗。士兵那边,美国军方也配合,建“预防中心”,发避孕套和药。表面上防病,实际上养着这套系统。营镇经济圈子小,酒吧老板、出租车司机全靠这个吃饭。 妇女收入高点,一晚能赚几美元,够家用一周。可身体垮了,社会地位低到尘土里。政府赚了钱,国家慢慢起飞,可底层人继续在泥潭里挣扎。历史学家说,这不是巧合,是冷战格局下韩国求生的无奈选择。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斜烟白兔

斜烟白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