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嘲笑中国“怂”。外国人都在嘲笑中国“境外一截中国就改航道了!!还自称给波兰造成损失!其实损失最大的还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表面上损失的是钱!更重要的损失是中国的形象! 自从波兰关闭边境,咱们的贸易路线改道后,英国的《经济学人》就开始发文,字里行间都在暗示中国物流在欧洲没了主动权,被波兰攥住了要害。这些报道一出来,不少外国人跟着起哄,说中国企业不光赔了钱,连国际形象都跌了跟头。 外媒嘲笑咱们“怂”,其实是没看懂中国的布局,他们还抱着“怂”与“硬”的老眼光看问题,压根没意识到中国已经借着这事儿,把咱们贸易路线的“压力测试”给做完了,而且做得漂亮。 波兰关闭边境对中国的冲击确实不低,一句“为了安全”,直接把承担90%中欧陆路货运的马拉舍维奇口岸给堵死了,数百列满载稀土、电子元件的班列全滞在了路上,欧洲那边的供应链成本一下涨了15%。 可他们不知道,这波“意外”正好给了中国一个检验备用路线的机会——就说北极航道,现在已经能正常走船了,这可不是临时找的退路,是早就准备好的棋。 早在2017年,中俄领导人会晤时就达成共识,要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中国还专门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把这条路线明明白白写进了战略布局里。 现在这条航道已经能正常走船,今年9月“伊斯坦布尔桥”轮带着千余箱义乌小商品走北极航道过去,比传统路线省了不少功夫,义乌商户都乐了,说能缩短销售周期还能降成本,光今年1到8月,义乌对欧盟的进出口额就涨了27.6%,达573.9亿元。 更关键的是数据说话,这条航道能把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的航程缩短25%到55%,每年能省533亿到1274亿美元的海运成本,可不是小打小闹的临时方案。 2023年北极航道货运量同比激增85%,2024年更是创下3790万吨的纪录,连294米长的大型集装箱船都能顺利通行,从圣彼得堡运4万多吨货物到青岛港一路顺畅,这要是临时抱佛脚根本不可能做到。 再说陆路这边,改道也不是瞎改,早就备好了替代方案。山东高速的“齐鲁号”班列就是个典型,原来途经乌克兰的线路停了之后,立马调整路线经波兰通达匈牙利、塞尔维亚,还开出了直达巴尔干地区的公共班列,43车货物装着空调配件、太阳能设备,16天就到了布达佩斯,部分货物还能转公路运到塞尔维亚的兹雷尼亚宁。 更妙的是,他们早在2022年就在贝尔格莱德搭了海外仓,清关、拖车、分拨一条龙服务,全程物流压根不受边境关闭的影响。这么一调整,“齐鲁号”不仅没受损失,今年一季度还开行了462列,同比增长21.6%,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14.6个百分点,累计开行都超5000列了,货值突破470亿元。 除了巴尔干路线,还有经土耳其、黑海的“中间走廊”作为备选,就算一条路堵了,还有其他路可走,这哪是被攥住要害,分明是把鸡蛋放在了不同篮子里。 至于外媒说的“损失”,更是站不住脚的片面之词——波兰关闭边境后不久,中欧班列单月运量反而创下18.6万标箱的历史峰值,累计货值都突破3800亿美元了。这说明啥?中国企业早就不是单靠一条路线吃饭,北极航道、中欧班列南通道、传统海运形成了立体网络。 就拿宁波来说,今年前8个月对欧盟进出口3307亿元,同比增长12%,这还是在所谓“损失最大”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更别说北极航道还有绿色优势,单程碳排放能降低约50%,正好踩中了欧洲的环保需求,反而让中国物流的形象更加分,这哪是跌跟头,分明是涨口碑。 俄罗斯那边还在帮着加码,2024年新下水了“楚科奇”号核动力破冰船,这种船能突破3米厚的冰层,不用加油能跑7年,全年能完成976次破冰护航,就是为了保障北极航道全年通航。按照规划,到2030年北极航道年货运量能突破1.03亿吨,到时候这条路线会更成熟。 外媒只盯着波兰边境那点事,却没看到中国已经把航线铺到了北冰洋,把合作之手伸到了俄罗斯、匈牙利、塞尔维亚等一堆国家,这种布局根本不是“怂”,而是谋定而后动的清醒。 说白了,外媒还是抱着冷战思维看问题,觉得要么硬刚要么认怂,却不懂中国的智慧从来都是长线布局。波兰关闭边境不过是给了个契机,让中国把藏在手里的“底牌”亮了几张,既测试了北极航道的实用性,又盘活了巴尔干路线的潜力,还让欧洲看清了谁才是供应链的稳定器。 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中国的物流网络早就像一张大网,把欧亚大陆的经贸纽带织得更紧了,这哪里是损失形象,分明是用实力秀了把操作。
波兰不听话,美国开始有点急了。波兰那边突然发了个公告,说跟白俄罗斯挨着的所有口
【16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