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 欧洲小偷的这种共识,本质是算清了“性价比账”——偷财物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碰手机纯属给自己找罪受,这笔账他们比谁都明白。 五年前中国游客被叫做“行走的钱包”绝非夸张,那时移动支付在欧洲还没普及,不少游客习惯揣着厚厚的现金,有的把几千欧元塞在塑料袋里藏进背包,有的用腰包贴身装着护照和现金,殊不知这在小偷眼里就是明晃晃的“肥肉”。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摩托车劫匪抢完刚买的奢侈品包就窜进车流,罗马斗兽场门口,旅行团下车吃顿饭的功夫,大巴行李舱就被撬开,行李箱里的现金、新买的手表首饰被一扫而空。 明星们的遭遇更具代表性,方媛在米兰机场被抢的包价值14万,孙坚在西班牙两天遭两回贼,连五星级酒店房间里的相机镜头都没能保住,这些案例早成了小偷圈子里的“成功范本”。 就算到了2025年,这种情况也没彻底改观,辽宁一个旅行团在意大利比萨斜塔附近吃饭,短短20多分钟,大巴上的行李就被洗劫一空,全团损失几十万元,有人丢了刚买的奢侈品,有人连身份证、银行卡带几千现金都没了,唯独没人说丢了手机。 小偷们不碰中国手机,首先是因为这东西“砸手里”的概率太大。中国手机几乎都有多重加密,苹果的ID锁、华为的账户锁可不是摆设,就算把手机偷到手,没有密码根本进不去系统,更别说转卖了。阿根廷早就和运营商联手搞了远程封机,欧洲不少国家也跟着学,靠手机串码(IMEI码)就能把被盗手机拉入黑名单,锁死后连通话功能都用不了,相当于一块废铁。 伦敦警察为了抓偷手机的,都开始用DNA标记喷雾了,喷在身上几个月都消不掉,警犬一闻就能追踪,小偷要是偷中国手机,等于给自己贴了张“通缉令”。2025年伦敦一次打击行动就抓了230人,缴了1000多部手机,这些被缴的手机里几乎没几部中国品牌,小偷们早从同行的教训里摸清了:偷中国手机不仅卖不上价,还容易被顺藤摸瓜抓现行。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机“变现难”,完全没法和现金、奢侈品比。欧洲黑市上,偷来的LV包转手就能卖原价的三分之一,现金更是当场就能花,可中国手机尤其是国行版本,很多不支持欧洲的通信频段,拿到市场上根本没人要。 就算是苹果手机,中国用户大多绑定了国内手机号和支付软件,小偷解开锁也不敢用,万一被定位追踪,反而会暴露自己的窝点。 有小偷试过把偷来的中国手机拿到跳蚤市场低价甩卖,结果问的人都没有,反而因为手机里弹出的中文定位提醒,被巡逻警察盯上,最后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观那些被偷的财物,几乎都是“即时变现品”,西安王女士所在的旅行团里,大姐被偷的400欧元现金,小偷到手就能去便利店消费,根本不用担心中间环节出问题。 中国游客的保管习惯也让小偷更愿意盯财物而非手机。大多数人出门会把手机攥在手里或揣进贴身口袋,时刻盯着,可财物就不同了,有人图方便把装现金的包扔在大巴座位上,有人把奢侈品放进行李箱就以为安全了,还有人在景区拍照时把钱包随手放在台阶上。 驻意大利使馆年年发提醒,让游客“车不离人、人不离物”,可总有人心存侥幸,觉得“就一会儿功夫没事”,偏偏小偷就盯着这“一会儿功夫”下手。 2025年驻佛罗伦萨总领馆的提醒里特意提到,要把护照和复印件分开放,钱财别外露,可还是有游客把所有证件和现金塞在一个包里,被偷后连回国补办证件都麻烦。 小偷圈子里早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偷中国人的现金和奢侈品,风险低、收益高,偷手机则是费力不讨好。他们甚至会互相通风报信,哪家旅行团刚在巴黎买了奢侈品,哪家游客腰间鼓鼓囊囊揣着现金,这些信息比警方的通报传得还快。 而中国手机呢?早成了小偷们避之不及的“雷区”,毕竟谁也不想费半天劲偷个没用的砖头,还得冒着被喷雾标记、被定位追踪的风险。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