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召开的美国纽约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政府在大会发言时,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不再寻求特别待遇”。 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这是 “转折点”,路透社称其为 “平衡贸易体系的承诺”,9 月 23 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的那句表态,一夜之间成了全球媒体解读的焦点。 很多人看完新闻第一反应都是疑惑: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要放弃发展中国家身份?事实远比表面看到的更有深意。 要弄明白这件事,得先搞清楚所谓的 “特殊和差别待遇” 到底是什么。按照世贸组织的规矩,发展中成员能在市场开放、规则遵守上享些便利,比如关税削减幅度可以小一点,新规则实施能有过渡期,还能拿些技术援助之类的。 整个世贸协定里光这类条款就有 157 条,不过大多没有强制约束力,真正实在的优惠并不多。 中国这次的表态其实很有讲究,不是说以前的待遇都不要了,而是未来谈判里不主动要新的。 商务部官员特意强调,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前谈好的那些权益,比如农产品领域的支持政策,全都保留着。 这就像一个成绩进步的学生,主动说 “下次考试不用额外给时间了”,但之前靠努力拿到的荣誉一点没丢。 这种底气不是凭空来的。加入世贸这么多年,中国早就在主动承担责任了。别的发展中成员农产品平均关税是 56%,发达国家是 39%,中国早就降到了 15.2%,还放弃了不少农业补贴的权利。 之前在服务贸易、疫苗知识产权这些谈判里,也多次主动不提特殊待遇的要求,每次都帮谈判推进了一大步。 现在全球贸易环境挺复杂的,有些国家动不动就搞关税战,世贸组织的改革一直卡着不动。中国这个时候站出来表态,相当于给僵持的局面递了个台阶。 新加坡媒体说得直接,这一下就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公信力,连美国前贸易官员都忍不住对比,说这和拖欠世贸会费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反差。 更关键的是,中国没忘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虽然自己不寻求新待遇,但明确说了要帮其他发展中成员争取权益。之前给 33 个非洲国家的产品全免关税,就是实实在在的支持。 这种 “自己强,也帮别人强” 的做法,正好戳中了全球治理的要害 —— 不是谁抢得多谁就赢,而是大家一起往前走才叫真的进步。 从当年加入世贸时的适应者,到现在主动参与规则制定的建设者,中国的角色转变里藏着发展的密码。 不寻求特殊待遇,本质上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也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任。这样的选择,既能推动全球经济更公平,也能让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走得更稳。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中国这个决定,会给全球贸易格局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咱们身边的外贸产品会不会因此有新变化?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中国正在逃命;而日本只能等待灭亡!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错了!
【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