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美国专家意识到,中美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迫在

文史啊旺 2025-09-27 21:47:24

随着中美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美国专家意识到,中美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迫在眉睫,对防范中美从竞争滑向冲突至关重要。美国知名研究机构兰德集团的政治科学家最新呼吁,中美在人工智能五个艰难领域要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动因。 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角逐,已经从技术比拼演变成全面战略博弈。回想过去几年,美国和中国都把AI当成国家实力的放大器。美国从2018年就开始通过出口管制限制高端芯片流向中国,2022年的芯片法案更是砸下数百亿美元补贴本土半导体产业。中国这边也没闲着,2023年出台的AI发展规划强调自力更生,投入巨资建数据中心和训练模型。到2025年,美国在AI模型创新上还保持领先,斯坦福大学AI指数报告显示,美国机构发布了40个重要AI模型,而中国只有15个。但中国在应用落地和基础设施上追得飞快,比如5G网络覆盖和低成本计算资源,让他们的AI代理和机器人沿着“一带一路”快速扩散。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指出,这种竞争不光是经济问题,还牵扯到军事和地缘政治,谁先掌握通用人工智能(AGI),谁就能重塑全球权力格局。 问题是,这种你追我赶的态势,风险越来越大。美国国防部2024年的报告直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把AI融入导弹防御和网络战,潜在威胁台湾海峡稳定。中国官方文件也反复提到,美国的“印太战略”就是在围堵他们的科技崛起。专家们越来越担心,AI竞赛会像冷战时期的核军备一样,误判和意外升级成热冲突。兰德集团的这份新报告,正好戳中这个痛点。作者迈克尔·蔡斯和威廉·马塞利诺,一个是前五角大楼中国事务负责人,现在是兰德高级政治科学家;另一个是行为科学家,专攻文本分析和信息传播。他们在2025年8月4日发布的论文里,剖析了AGI带来的五个国家安全难题,强调两国得在这些领域找合作空间,不然竞争就容易失控。 第一个难题是“奇迹武器”。AGI可能造出意想不到的杀手锏,比如能彻底破解核威慑的导弹拦截系统,或者瘫痪电网的超级病毒。这些东西一出,传统军事平衡就没了影儿。两国都怕对方先搞出来,导致先发制人冲动。合作点在于,互相承诺不乱用AI军技,通过透明机制分享测试数据。想想2024年11月的中美领导人峰会,那份协议就定了调:核武器决策必须人类把关,不能让AI接管。这成了起点,能扩展到更广的AI武器约束,避免意外擦枪走火。 第二个是“权力体系性转变”。AGI不只打仗用,还能助推经济和科技大跃进。比如,一个国家用AI优化供应链,就能多出1%的GDP增长,长期下来拉开差距。军事上,AI增强宣传或情报分析,会让弱势一方瞬间翻盘。竞争在这里最激烈,美国的“AI行动计划”2025年7月发布,强调本土计算资源自给;中国则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商用化。但合作机会藏在民生领域,像医疗诊断或气候模拟,两国都能从中受益。报告建议建专家工作组,定期交换非敏感数据,缓和零和心态。 第三个难题,非专家搞大杀器。AGI的生成模型门槛低了,恐怖分子或小团体用它就能设计核、化、生武器。过去合成生物需要实验室,现在AI一模拟,配方就出来了。美国和中国都遭过网络攻击,知道这种扩散风险。合作关键是情报共享和国际规范,比如监测开源AI滥用,建立全球黑名单。峰会协议虽没直指WMD,但能铺路,让两国联手堵漏洞。兰德指出,尽管开源AI是双刃剑,但联合执法能让双方都松口气。 第四个是“具有代理的实体”。这些AI能独立规划执行任务,像自动驾驶但规模更大。要是出故障,比如AI管空管系统误导飞机相撞,后果不堪设想。两国都需要铁的安全阀门,监督机制得跟上。合作上,共享故障案例和算法审计标准,能防患未然。报告强调,这不是让步,而是互保稳定,毕竟谁都不想自家基础设施被AI坑。 第五个是“整体不稳定”。AGI追逐本身就易生误读,像核竞赛那样,信号错乱就可能连锁反应。美中互视对方为最大外部威胁,摩擦从贸易战到南海巡航,越积越多。合作之道是建对话渠道,澄清意图,避免战略突袭。峰会协议就是灯塔,证明高层共识能往下传。兰德呼吁美国拉盟友一起,平衡竞争与问题导向接触。 这份报告不是空谈,它抓住了当下脉络。2024年峰会后,美中AI对话没停,2025年上半年就有几次专家会晤,焦点在风险评估。但进展磕磕绊绊,信任缺口大。美国白宫的AI行动计划虽雄心勃勃,却把出口管制绑上政治站队,中国则推全球治理,强调包容发展。其他专家也附和这调调。布鲁金斯学会6月的报告预测,未来五年AI会加剧美中紧张,但合作窗口还在,比如联合标准制定。大西洋理事会8月分析,两国行动计划对立,却在安全规范上留空间。查尔斯·莫克在科技政策平台上说,美国冲刺技术霸权,中国先圈朋友,治理上得找共识。

0 阅读:18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