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482):唐日交往(5) 朝衡(或晁衡)与吉备真备 著名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朝衡或晁衡,十七岁入唐朝,进国子监的太学学习,成绩优秀,通过唐朝的科举考试,踏上仕途,长期居留中国,擅长诗文,在唐朝历任左拾遗、左补阙、光禄大夫兼御使中丞、卫尉兼秘书监、左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 天宝十一年(752年),藤原清河出使长安,朝衡再一次提出回日申请(第一次提出是在开元二十三年,未获许可),终于得到唐玄宗允许。但他乘的船只途中遇风暴,漂流到安南(今越南)。经历千难万险,朝衡又回到长安,终老于唐。在他逝世一千二百多年后,中日两国人民分别在西安和奈良为他树立纪念碑,表彰他为中日友好所做的贡献。 吉备真备二十二岁入唐,在中国留学十七年,研习经史、历算、阴阳、天文等学科,并携回大量中国书籍和器物。一行和尚所造的大衍历,在吉备真备带回不久,即为日本所采用。他由留学生而任日本遣唐使节,归国后官至左大臣,极力推广唐代文化,是早期中日交往中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读史札记(482):唐日交往(5) 朝衡(或晁衡)与吉备真备
岁月解读师
2025-09-28 04:25:46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