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17岁男生与同事聚餐后,主动提出买单,因钱不够遂向父母借钱,未果后,又见同事催自己,情绪激动与同事发生争执,并摔手机、哭泣。男生同事而后了解情况后,买了单,并安慰男生。谁料,男生想不开随后独自离开餐厅,半小时后跳水溺亡。事后男生父母难以释怀,向男生同事及餐厅、餐厅老板索赔151万余元,法院这样判! “妈,我吃饭钱不够了,你先转我900,回去就还你。”话音刚落,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母亲惯常的、带着些许责备的询问:“又出去乱花钱?跟谁吃能吃这么多?不是说好了要省着点吗?” 小张试图解释,但焦急和尴尬让他的语气变得急躁起来。最终,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插了进来:“没有!自己想办法,这么大个人了,心里没点数吗?”不等他再争辩,电话就被挂断了。听筒里传来的忙音,浇灭了他最后一丝希望。 那一刻,小张的心里既有对父母吝啬、不近人情的愤怒,更有对自己无能、陷入这种窘境的愤怒。随之而来的巨大尴尬,让他不敢回头去看同事们,甚至觉得自己就像个被扒光了衣服示众的小丑。 这时,一个同事半开玩笑地喊了一声:“小张,啥情况啊,是不是钱没带够?”这句原本善意的调侃,此刻却成了点燃火药桶的火星。 这段时间以来打工的辛苦、初入社会的格格不入、对未来的迷茫所带来的压抑,连同此刻被拒绝的委屈和羞耻感,彻底冲垮了他的理智。他猛地转过身,冲着同事的方向吼了起来:“催什么催!又不是不给!” 下一秒,他竟然将手机狠狠摔在地上,屏幕瞬间碎裂。然后,他像个小孩子一样,蹲在地上,发出了压抑不住的哭泣声。 这突如其来的爆发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大家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人立刻上前,捡起手机,拍着他的肩膀安慰;有人赶紧去把账结了,连声说“没事了没事了,哥几个谁付不一样”。 场面渐渐平息下来,大家试图用轻松的话语带过这场风波。小张在大家的安抚下,渐渐止住了哭泣,但却眼神空洞,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声音低哑地说了句:“我出去透透气。” 可谁能想到,半小时后,这个才17岁的孩子,竟然会选择跳河自尽。 消息传来,小张的母亲一遍遍翻看手机里与儿子最后的通话记录,一边痛哭流涕:“我当时要是给他转了钱就好了……我就多问了几句,我为什么就不给他啊!” 父亲则铁青着脸,一言不发,但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悔恨和崩溃。他们怎么都没想到,那通拒绝的电话,竟是他们与儿子最后的对话。 他们更无法接受,是自己最后的决绝将儿子推向了绝境这个可怕的事实,为了逃避这种足以让人疯掉的负罪感,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外部的“罪魁祸首”来承担责任。 于是,一同吃饭的同事成了靶子:“要不是他们催他,他怎么会激动?”聚餐的餐厅和老板也成了追责对象:“要不是在那里消费,怎么会出事?” 所以,他们将同事、餐厅老板一并告上法庭,索要151万元的赔偿。也许,这并非单纯为了金钱,更像是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向世界也向自己宣告:我儿子的死,是别人的错,不是我们的错! 但最终,法院的判决是理性的:认定小张自身应负主要责任,父母监护不力承担部分责任,餐厅因向未成年人售酒承担一小部分赔偿责任,总计5万元,而同事则无责。 只能说,法律虽然给出了公正的裁决,但它却无法抚平情感的创伤。这个悲剧更提醒着父母们,成长路上的挫折,有时远比我们想象的尖锐;至亲之间不经意的言语,可能蕴含着无法估量的力量。 信息来源:裁判文书网、辽宁省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 文│一阳 编辑│史叔
辽宁抚顺,17岁男生与同事聚餐后,主动提出买单,因钱不够遂向父母借钱,未果后,又
万象快报侠
2025-09-28 11:57: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