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后,王稼祥第一个提出:"现在到了把李德、博古轰下台的时候了。”

一起聊聊全球事 2025-09-28 19:32:09

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后,王稼祥第一个提出: "现在到了把李德、博古轰下台的时候了。”

他认为中央政治局应当利用敌人暂时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主力红军正在休整的有利时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解决领导权和政治、军事路线问题。他的想法得到了毛泽东和张闻天的赞同。

​​要知道,王稼祥能有这样的觉悟和勇气,那可是有着漫长的思想转变过程的。他出生在安徽泾县,从小就勤奋好学,满脑子都是进步思想。后来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还入了党。学成回国后,就一头扎进了中国革命运动。

​在中央苏区的时候,他跟毛泽东接触多了,发现只要按照毛泽东的主张办事,事情总能顺利推进;可要是听王明那一套,就老是出问题。这就让王稼祥开始思考,在政治和军事观点上也越来越倾向毛泽东。

​​后来“左”倾路线的人掌握了中央大权,毛泽东被不断排挤,连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都被撤了。王稼祥当时就在会上公开支持毛泽东,这可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毕竟那时候“左”倾思想占上风,他的意见根本没人重视。

​再后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因为博古纵容,李德错误指挥,遭遇了严重失败。王稼祥气愤不已,直接指责李德不会指挥,这也能看出他对红军命运的担忧。

​​长征开始前,王稼祥身负重伤,博古甚至想把他留在老百姓家里养伤,多亏毛泽东据理力争,他才得以随军转移。躺在担架上长征的王稼祥,一边忍受着伤痛,一边思考红军失败的教训,对博古和李德的做法已经忍无可忍。

​而毛泽东为了挽救革命,努力争取让自己、王稼祥和张闻天走在了一起,一路上三人共同商讨红军前途的重大问题,慢慢形成了一个“三人团”,也坚定了要改变中央错误领导的想法。

​​从通道会议到黎平会议,每一次关于红军战略行动方针的讨论,都是一场激烈的交锋。李德不顾实际情况,坚持错误计划,而毛泽东提出的正确战略却被博古和李德固执否定。

​王稼祥一直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在黎平会议上,他们终于取得了初步胜利,为遵义会议纠正错误打下了基础。

​​但黎平会议后,博古和李德还是不甘心,王稼祥深知,不彻底变换军事领导,红军还是危险。于是,他开始行动,先找张闻天和周恩来,得到了他们的赞同。之后,他又和坐担架同行的聂荣臻交流,聂荣臻也支持让毛泽东出来领导。接着,刘伯承、彭德怀、杨尚昆等众多同志纷纷表示赞成。就这样,遵义会议的前期部署工作基本完成。

​​遵义会议的召开,是红军命运的转折点,而王稼祥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率先提出召开会议,积极奔走争取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召开铺平了道路。

​如果没有他的勇敢提议和积极行动,遵义会议能否顺利召开,红军能否及时纠正错误领导,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一起聊聊全球事

一起聊聊全球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