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上为什么要养猫?是为了抓老鼠?那你就错了,现在航母上的猫,可不是为了抓老鼠,而是另有一项无可替代的用途。 其实,现在航母的防鼠技术,远比大家想象的更加高科技,超声波驱鼠器、红外线振动仪,能把甲板缝、通风管都盯得死死的,老鼠想溜上去比登天还难。而真正让猫变成“舰上宝贝”的,反而是它们能在生死关头,帮船员撑住的特殊本事。 你想啊,好几千人挤在跟足球场差不多大的钢铁盒子里,一待就是三五个月,甲板下的噪音常年维持在70分贝,跟站在装修现场似的,说话都得扯着嗓子,还得随时应对导弹袭击演练、核反应堆巡检这些高危活。 更折腾人的是作息,三班倒把生物钟搅得稀碎,有人凌晨两点还在拧螺丝修电路,眼睛盯着仪表盘直发花;有人下午四点就得瞪着瞭望镜防突袭,连太阳啥时候落山都记不清。日子久了,再铁打的人也容易情绪“崩弦”。 美国海军早年做过统计,航母船员里超过60%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幻觉。这时候猫咪的作用就显出来了,它不是抓老鼠,是当“移动心理医生”。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上,有只叫“瓦西里”的橘猫,胖得跟个小团子似的,每天船员换班时,它准蹲在生活区通道口,见人就蹭腿,不管谁摸它,都乖乖把肚皮翻过来打呼噜。 有次北极圈巡航,零下四十多度的天,海面全是浮冰,船晃得人站不稳,船员们情绪低落到连饭都不想吃,瓦西里就挨个窝到他们膝盖上,把小脑袋往人手里钻。后来舰医测了下,跟它待过半小时以上的船员,压力激素水平直接降了37%,比吃药还管用。 同样的,美国“林肯”号的三花猫“露娜”更神,像是能看透人心似的,谁情绪不对它就黏谁。有次导弹演习搞到后半夜,一个刚上舰的新兵躲在弹药库角落发抖,露娜不知从哪儿钻出来,跳上他腿,用尾巴轻轻扫他胳膊,硬是把人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 其实早年间,航母养猫还真就是为了抓老鼠。大航海时代的木质战舰,缆绳、粮食全靠猫来护着,老鼠咬断缆绳,导致船失控的事时有发生,英国海军甚至明文规定,每艘船必须养三只猫,少一只都得受处分。 二战时英国“皇家方舟”号的黑猫“奥斯卡”,一周就咬死17只老鼠,还护住了舱底存放的雷达零件,没让老鼠把线路咬坏,后来它的事迹被写进海军日志,连国王都知道这只“功勋猫”。但现在不一样了,科技早把防鼠的活儿包了,航母上老鼠入侵的概率还不到0.3%,猫咪的活儿自然就从“捕鼠工具”变成了“暖心伙伴”。 现在各国海军都把舰猫当宝贝疼。俄罗斯黑海舰队给每只舰猫,做专属服役档案,还授下士军衔,每月发“猫粮补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的舰猫“拉里”更夸张,不仅有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比舰长还多,还参加过首相主持的庆功会,拍照时首相都得让它占C位。 有人可能问,咱们中国航母上不养猫吗?目前根据公开资料查询确实没有,但这不是不重视船员心理,而是有更贴合实际的办法。山东舰专门在甲板角落设了“宠物互动区”,虽然没真猫,却摆了仿真猫玩具和恒温猫窝,摸起来软乎乎的,跟真猫差不多;舰上还配了专业心理辅导员,定期组织K歌、健身比赛,甚至在舱内种了水培蔬菜,就是想让船员在封闭环境里找点“生活气”。 不过,咱们虽然不舰上养猫,但却是对舰猫文化也挺包容,2024年亚丁湾护航,“合肥”舰救了艘被海盗袭击的外籍货轮,船上有三只流浪猫,瘦得只剩骨头,船员们自发凑钱买猫粮,还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它们的“护航日常”,后来这三只猫成了中外海军交流的小插曲,外国水兵都来问“能不能借你们的猫‘巡个航’”。 当然,航母养猫也有麻烦事。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就出过一次险,有只叫“米娅”的猫钻进了发动机舱,卡在管线中间,最后拆了三块护板才把它救出来,虽然没造成事故,却让军方头大了好几天。但这些麻烦跟它们带来的好处比,根本不算啥。 从过去抓老鼠的“工具猫”,到现在暖人心的“心理医生”,再到成了海军文化符号,航母上的猫咪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对船员的关怀。再先进的航母,再厉害的导弹,也得靠人来操作,要是船员情绪崩了,再好的装备也发挥不了作用。 话说回来,你觉得咱们中国航母未来会不会也养只舰猫?要是养的话,起个啥名字好?是叫“山东”“福建”这种跟舰名呼应的,还是叫“海宝”“舰舰”这种可爱的?评论区聊聊呗。 参考资料:荔枝新闻网,澎湃新闻
航母上为什么要养猫?是为了抓老鼠?那你就错了,现在航母上的猫,可不是为了抓老鼠,
桉闻通史
2025-09-29 10:05:39
0
阅读:51
敖吒
中国航母上禁止养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