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那些小看了特朗普的人,现在都后悔了。特朗普的缺点不少,尤其是信口开河,让很多人觉得很欢乐。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特朗普想做的事情,正在一件件的完成。就拿关税来说,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都屈服了,美国现在的税收确实增加不少。 以前没加征关税的时候,美国政府每一年(头年10月到当年9月)的关税收入也就350亿美元左右,不算啥大钱。可特朗普一出手加征关税,2018年关税收入一下子涨到413亿美元,比前一年多了19%,要知道当年美国进口总额也就涨了8.2%,这多出来的钱大半都是关税涨出来的。 到了2019年更是离谱,全年关税总收入直接冲到680亿美元,比2018年又多了近270亿,而这其中,对华关税的贡献尤为突出,2019年8月特朗普干脆加码,对约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分两批加征10%关税,从9月到12月陆续落地,这些新增的关税很快就变成了国库账户里的真金白银。 到2021年5月短短不到三年,单靠对华加征关税就多赚了近千亿美元,这笔钱足够美国多修几十条高速公路,难怪特朗普总在公开场合把关税说成“摇钱树”。 关税大棒不光能敲出钱,还能敲得不少国家主动让步。就说欧盟这个平日里总跟美国称兄道弟的盟友,在关税面前也没撑住多久。 特朗普2018年就拿着232条款当尚方宝剑,给欧盟钢铝产品加了25%和10%的关税,欧盟一开始还硬气,对哈雷摩托车、波旁威士忌这些美国特产加征报复性关税,甚至放话要把税率翻倍。可僵持了三年,最终还是先松了口,同意放弃提高报复性关税,换来每年330万吨钢材免关税进入美国市场的配额。 要知道,以前欧盟每年能给美国送500万吨钢材,现在不仅数量砍了近三成,还得保证钢材“完全在欧盟境内生产”,这明摆着就是顺着特朗普的意思来,所谓的“暂休战”,说到底还是欧盟先服了软。 北美邻居墨西哥和加拿大,这俩更是被关税逼得快速妥协。2025年2月特朗普一声令下,要对两国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还放话说“没有例外和豁免”,吓得加拿大立马暂停了第二阶段报复性关税,墨西哥也赶紧坐下来谈移民、禁毒这些特朗普关心的议题,最终换来了符合美墨加协定的产品暂时免征关税的待遇。 虽然特朗普说豁免期是暂时的,到期就可能恢复,但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关税大棒一挥舞,邻居们就得乖乖顺着他的节奏走。 连向来谨慎的日本也没能例外。汽车可是日本的经济命脉,占了出口总额的20%,而美国又是最大市场。特朗普直接把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从原来的水平拉到27.5%,吓得丰田、本田这些车企赶紧预警,说全年损失可能高达1.4万亿日元。 最终特朗普“网开一面”把关税降到15%,日本立马松了口气,车企股价集体上涨,谈判代表还特意发文确认消息,这姿态摆得相当低。 即便15%的税率还是特朗普上任前的6倍,日本车企也只能默默承受,要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要么砸钱去美国建厂,怎么看都是向关税妥协的样子。 有人说特朗普的关税被法院叫停过,可那根本不算事儿。2025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部分关税越权,但特朗普政府立马上诉,还琢磨着用其他法案继续征税,比如早就用过的232条款,反正总有办法把关税大棒举起来。 毕竟实打实的收入摆在那,2019年68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比2018年多出的部分,还有2021年前八个月暴涨的505亿美元,足够覆盖不少政府开支,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特朗普自然要坚持到底。 那些当初觉得特朗普“信口开河”的人,大概是没看懂他的套路:不管舆论怎么骂,只要关税能带来收入,能逼得国家让步,就是实实在在的成果。从欧盟到日韩,从邻居到盟友,一个个都在关税压力下调整姿态,美国国库还跟着鼓了起来,这波操作下来,确实让不少小看他的人闭了嘴。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美关税战打了6个月,英媒公布出来的真相,让特朗普相当难堪半年前,特朗普一声
【4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