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这日,她正在盛饭。谁知,管

历史拾遗者 2025-09-29 19:31:25

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这日,她正在盛饭。谁知,管家突然冲进来高喊了一句,她手一歪,啪地一声碗摔落地面碎了一地。正妻刚打算开口斥责,丈夫却开怀大笑:“坐下,一同用膳!” 谭钟麟这个人,1822年生在湖南茶陵,早年靠科举当官,一步步爬到封疆大吏的位置,1871年时已经五十出头,手握一方权力。家里规矩大,仆人多,他娶了正妻陈氏,两人过着传统日子,维持面子上的和气。谭钟麟公事忙,经常外出,家里事全扔给陈氏管。陈氏出身好,管家严,对下人要求高,从不手软。李氏进门前,本是别人家丫鬟,1871年十五岁那年,跟谭钟麟有事后,进了谭家。陈氏安排她住小屋,只让她干杂活,每天站着侍奉夫妇吃饭,吃剩饭跟下人一块分。李氏地位低,忍着气过日子,没多久怀上孩子,生下谭延闿。谭钟麟对她母子不冷不热,从没给过特殊待遇,就当她是生孩子的工具人。李氏咬牙带孩子,督促谭延闿读书识字。谭延闿小时候聪明,但家里不公,他努力念书,想靠自己翻身。谭钟麟偶尔看一眼儿子用功,就走人,不多管。李氏手脚粗了,脚底起茧,继续站着侍奉,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熬。 李氏的日子在谭家过得苦,丈夫谭钟麟对她没多少关照,正妻陈氏管得紧,她只能低头做事。1871年进门后,她生了谭延闿,又陆续生了两个儿子,为谭家续了香火。可地位没变,依旧是妾室里最低的,每天饭桌边站着添饭夹菜,看着别人吃。谭钟麟在外头当大官,风光得很,回家就讲究规矩,不许李氏乱坐。李氏出身穷,从小干活惯了,适应这种日子,但对儿子寄托希望大。谭延闿长大后,勤奋读书,参加科举,一步步考上去。谭钟麟对儿子教育严,但不亲近李氏母子。李氏每天起早贪黑,帮儿子添灯油,擦书桌,盼他出人头地。1904年前,李氏已经在谭家站了33年,脚酸腿疼成了常态。谭延闿那年24岁,进京赶考,家里等着消息。谭钟麟和陈氏照旧过日子,李氏继续侍奉,没想到那年会试结果出来,改变了格局。 1904年那件事发生在谭家吃饭时,李氏正给谭钟麟和陈氏盛饭,管家进来报谭延闿中了会元的消息。这是湖南清代两百年第一个会元,全家震惊。李氏手抖,碗掉地上碎了。陈氏要开口责备,谭钟麟大笑,让李氏坐下一起吃。这顿饭,李氏第一次坐桌边,吃丈夫夹的菜。从那天起,李氏地位稍升,不用再站着侍奉。谭延闿中会元后,名声大噪,谭家放鞭炮庆贺三天。李氏虽没直接受益多,但儿子出息让她日子好过些。谭钟麟对她态度软化点,但没大变。陈氏虽不满丈夫举动,但没多说。李氏继续操持家务,带小儿子们。谭延闿在外头发展,偶尔回家。李氏健康开始走下坡,但坚持做事。这件事让谭家规矩松了点,李氏熬了33年,总算等到这一天。谭钟麟继续当官,管政务,不多管家事。 谭钟麟在1904年后,身体渐差,公事还忙着。1905年,他病重去世,享年83岁。丧事由谭延闿操办,亲友来吊唁。李氏那时已近五十,居后院,继续家务。谭延闿在外任职,回家少,家里事陈氏管,两人关系平淡。李氏健康衰,干活慢了,但没停下。1916年,李氏重病,卧床不起,仆人喂药,她咽下后不久去世。谭延闿得信赶回,没见最后一面。下人准备从侧门抬棺出殡,按旧规矩妾室走侧门。族人同意这安排,坚持门第规矩。谭延闿到场后,怒斥这事,爬上棺木躺下,说若不走正门,就跟他母亲同葬。族人见他这样,最终让步。李氏棺木从正门抬出,沿街洒纸钱,入土安葬。谭延闿跪地磕头,办完事后,继续在外头做事。他后来在政坛上活跃,历任职务,到1930年去世。 李氏一辈子在谭家,从丫头到妾室,熬了那么多年,靠儿子出息才改了点命。谭钟麟对她冷淡,规矩重,没给多少温暖。陈氏管家严,李氏忍气吞声。谭延闿孝顺,改变了母亲身后事。这故事反映清末家庭规矩严,地位低的人日子难过。李氏没享多少福,就这么走了。谭家续了香火,但人情冷暖全在里头。旧社会就这样,门第压人,女人尤其苦。谭延闿中会元那年,湖南人骄傲,但对李氏只是小转折。谭钟麟死后,家里散了些,李氏孤单过日子。谭延闿在外奔波,母亲的事他记着。出殡那天,从正门走,总算给了李氏点尊严。谭延闿后来职位高,但家庭事没变旧格局。 这个故事接地气,说白了就是普通人被时代规矩绑着。李氏穷丫头进大户,站33年侍奉,丈夫谭钟麟大官,却对她不闻不问,只当生孩子工具。儿子谭延闿聪明,靠科举翻身,1904年中会元,让母亲坐桌吃饭。陈氏作为正妻,管家不手软,李氏只能低头。谭钟麟1905年死,李氏继续熬,到1916年走。谭延闿坚持正门出殡,算孝道。清末科举末年,谭延闿是湖南骄傲,但家庭内里冷。地位低的人,靠后代出息改命。李氏没享福,儿子名声大,她却早走。谭家规矩代表旧社会,女人命苦。谭延闿后来从政,家庭事淡了。

0 阅读:0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