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才了!”重庆,一个21岁小伙子,不打游戏,不刷手机,也不看电视,除了读书外

拾九观人间 2025-09-30 11:46:29

“太有才了!”重庆,一个21岁小伙子,不打游戏,不刷手机,也不看电视,除了读书外,利用空闲的时间竟然手搓了一套机械战甲,穿身上之后战甲能自动开合,还可以接入AI语音,和战甲对话!网友:“不说了,点赞吧,这是大神”。   打开社交软件,刷短视频、打手游几乎成了不少年轻人课余时间的“标配”。   有人曾算过,普通年轻人每天花在无意义消遣上的时间平均超过3小时。   但在重庆交通大学,21岁的黄彦钧却把别人刷手机的时间,过成了另一种模样。   这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四学生,用课余时间“手搓”出一套能对话、会动的机械战甲,让网友直呼“现实版钢铁侠照进生活”。   黄彦钧和机械的缘分,早在小学就埋下了种子。   那时候他就爱拆家里的小家电,学着做激光笔、电蚊拍,中学时遇到了引导他的“伯乐”张志荣老师,开始系统学三维建模和电路设计软件。   进入大学后,专业课程让他如鱼得水,但他没把学习局限在课堂,而是把童年“穿战甲”的梦想摆上了日程。   这套被他霸气命名为“黄维斯”的战甲,从设计到成型花了整整八个月。   和影视道具不同,黄彦钧用的是工业级的UGNX软件建模,每个部件的尺寸、重量都要反复计算,光是胸甲的开合角度就做了二十多次仿真测试。   零件大多靠3D打印成型,他常常抱着打印机守到半夜,就为了等一个关键部件。   最花功夫的是AI语音交互功能,他把精简版的GPT大模型装在专用终端板上,编写了上百行算法,才让战甲精准“听懂”指令。   穿上战甲的瞬间,科技感扑面而来。喊一声“黄维斯”,头盔面罩会伴着轻微的“咔嗒”声缓缓抬起,露出内部规整的线路。   说“检查机甲”,胸甲的液压杆带动金属面板平稳开合,臂甲的关节也跟着转动调试,AI的回应清晰又及时。   这套战甲可不是“样子货”,头盔、胸甲、腿甲、臂甲一应俱全,胳膊上还能加装激光束道具,比很多国外爱好者只做的单个部件全面得多。   能做出这样的作品,绝非一时兴起。   黄彦钧大一就靠一款“指纹+体态识别”的智能门锁拿了校园科技大奖。   从高中毕业到大一结束,他用一年时间造出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还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去年4月,他带着自己研发的视线操控无人机眼镜登上央视军事频道,今年又以研究助理身份加入清华脑与智能实验室,帮着设计实验辅助工具。   这些成绩背后,是他放弃游戏、拒绝短视频诱惑,把课余时间全泡在实验室的坚持。   他的故事在网上火了之后,一条视频收获5.6亿播放量,网友留言里满是赞叹。   你永远不知道,和你一起上早八的同学,可能刚从军事博览会赶回来。   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重庆交通大学还给他颁发了最高荣誉的明德奖学金,成为首位靠“特殊成绩”获奖的学生。   有意思的是,他的经历还带动了身边人,就像四川美术学院的黄晖雄成立军迷社,用影像传递国防热情,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把热爱变成行动。   从拆家电的小孩到能造战甲的“大神”,黄彦钧的故事藏着最朴素的成长密码。   在这个容易被碎片化信息裹挟的时代,他用专注证明,把热爱沉下心去打磨,就能开出惊艳的花。   那些深夜调试的代码、反复打印的零件、失败重来的模型,都是热爱的勋章。   年轻人的精彩从不是刷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当热爱足够坚定,就能跨越所有困难。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2025-09-29发布视频

0 阅读:0
拾九观人间

拾九观人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