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释放赵构的母亲韦氏南归。钦宗赵桓跪在车前,哭着哀求说:请回去后告诉九弟,只要让我南归,我只愿作个道士,别无他求。 公元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连同后宫嫔妃、皇室宗亲、朝中大臣等数千人,尽数被金兵掳往北方,这变是 “靖康之耻”。 在这支被迫北上的庞大队伍里,有赵构的母亲韦氏。 韦氏在后宫中的地位并不高,她只是宋徽宗众多妃嫔中不起眼的一位。若不是儿子赵构后来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建立起南宋政权,她或许只会在金国那片冰天雪地的苦寒之地默默承受苦难,最终悄无声息地消失。 作为亡国之君的宋钦宗赵桓,处境凄惨到了极点,他与父亲宋徽宗被囚禁在五国城时,只能靠金人不定时送来的食物维生,两个昔日的皇帝,在寒冬时节甚至连件能御寒的棉衣都没有,只能蜷缩角落里瑟瑟发抖。 南宋建立后,宋高宗赵构虽然在表面上一直高举 “迎回二圣” 的大旗,可内心深处却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毕竟,一旦真的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接回南宋,自己好不容易坐稳的皇位,又该如何处置呢? 这种矛盾的心态,使得南宋与金国之间的和谈进程始终充满波折,难以顺利推进。 南宋建立初期,金国对南宋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不过随着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逐渐崭露头角,金军的进攻势头慢慢被遏制。 到了公元1140 年,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军,军队的锋芒直逼朱仙镇,距离收复北宋故都汴京只有一步之遥。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赵构却担心岳飞真会实现 “迎回二圣” 的目标,再加上宰相秦桧在一旁不断进献谗言,以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后来又以 “莫须有” 的罪名将这个名将处死。 公元1141年,宋金两国签订 “绍兴和议”,和议内容包括南宋向金国称臣、割让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每年向金国缴纳二十五万两白银和二十五万匹绢帛等。 而在这份和议中,还包含了一项特殊条款, 金国同意释放赵构的母亲韦氏。 金国之所以愿意释放韦氏,并非出于什么仁慈之心,而是有着自身的考量。一方面,释放韦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宋金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让南宋更愿意遵守和议中的各项条款;另一方面,留下宋钦宗赵桓等人,可以将他当作牵制宋高宗的重要筹码。 “绍兴和议” 签订后,韦氏返回南宋的事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公元1142年正月,金国派遣使者护送韦氏南下。当韦氏的车队抵达金国都城上京附近时,宋钦宗赵桓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拖着病弱不堪的身躯,赶到车队必经之地,只为能向韦氏传递自己的哀求,寻求一丝归返南方的希望。 赵桓见到韦氏后,跪在地上痛哭着说道:“回到南方后,一定要把我的话转告九弟,我如今只求能活着回到南方,哪怕只是在山林中做个修道之人了此残生,也绝不敢再有任何觊觎皇位的想法。” 韦氏看到这般凄惨的情景,也忍不住落下眼泪,当场答应赵桓,一定会把他的诉求转达给赵构。 不过韦氏心里也十分清楚,赵构到底愿不愿意接回赵桓,始终是个未知数。 四月,韦氏终于抵达南宋都城临安。赵构亲自前往城外迎接,母子二人相见后,相拥在一起痛哭不止,场面十分感人。 可当韦氏提起赵桓的哀求时,赵构却只是含糊其辞,之后便再也没有主动提起过这件事。 事实上,赵构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接回赵桓。一方面,赵桓作为北宋的前皇帝,要是回到南宋,必然会成为一些反对势力支持的对象,对自己的皇位构成威胁;另一方面,金国也不会轻易放走赵桓,毕竟这个 “废帝” 是他们牵制南宋的重要筹码,绝对不会轻易放弃。 在此之后,韦氏虽然成为了南宋的太后,却再也没能为赵桓争取到归宋的机会。 公元1161年,宋钦宗赵桓在金国的五国城病死,年 57岁。第二年,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宋孝宗赵昚后,赵桓的死讯传到了南宋,宋孝宗随后追谥赵桓为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但这一切,对于早已离世的赵桓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金主释放赵构的母亲韦氏南归。钦宗赵桓跪在车前,哭着哀求说:请回去后告诉九弟,只要
绝世剑王
2025-10-01 13:45:16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