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尤其是救命药的原料,几乎全都来自中国,一旦中国开始管控,后果不敢想象。 这两年美国媒体盯上了中国手里的稀土,忽略了其实各种救命药的原料八成都必须从中国进口,尤其是常用的抗生素和手术常备药 这么大的优势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中国靠扎实的产业链、历年技术积累和庞大的产能,将化工、原料、中间体、成品药整个链条拼起来。 而美国和欧洲过去多年把大量工厂外包,成本高昂,环保也管的严格,干脆选择把高耗能、高污染的环节全都迁走,如今想重头再来,别说用几年,用十几年都够呛。 包括一向引以为傲的印度药厂也只能在低端市场逞逞威风,关键材料还得乖乖从中国补货。全球化下,美国本土医药生产能力基本消失,苦果现在才显现得彻底。 这种链条卡脖子的影响是全局性的,生产链掌控在中国手里,让美国一整套医疗体系看上去都缺了底气。一旦中国调整出口,美国的药厂立即就会感到窒息。 原本仿制药本来就利润低,现在原料断供,很多厂家直接扛不住;药品价格一添油加醋,最后的成本只能全民买单。 要是像肝素、抗生素这种救命药真的大量缺货,那恐怕连普通感染和日常小手术都要蒙上风险,药荒带来的连锁反应,最后还会在社会层面骚动。 有意思的是,美国每每嚷着要“脱钩”,推动新法案、提高关税、各种查账,可到了关键时候,还是不得不买中国货。 这么多年养成的供应模式,现实不是一纸公告就能切开的。之前几次中美关税谈判,药品类基本被集体豁免,美国政府和医院自己都怕最后给老百姓带极大的医疗压力。 真要逆转现状还真不容易,建厂光流程审批就够拖几年的,更别说原有工厂缺技术、缺经验、缺工人,谁也不敢保证几年内能追上中国的产业链效率和技术水平。 中国也没必要直接说“丸粒不出国”,只要悄悄提高些门槛,立马让对手紧张起来,相比稀土来说,医药供应这张牌影响更直观、更棘手,因为关乎人命。。 但中国并没有止步于此,中国医药企业正加快布局全球业务,在一带一路倡议加持下,原料药出口在亚洲、东欧、俄罗斯等地涨势迅猛。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只是赚钱,更是在用医药“全产业链”玩一场世界级博弈。 美国自然不甘心,拼命想拉入印度、欧洲来分摊风险,但这些国家要么规模不够,要么技术缺口太大,现阶段根本支棱不起来。 疫情之后全球对供应链安全格外敏感,在药品这块美国虽然动了真格,但就算制定储备计划,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抵不过断供带来的冲击。 同时,中国除了深耕传统原料药,还在创新新药、提升技术含量上持续发力,从基础化工到高端研发都用实力说话。 当今全球医药供应的大棋局,谁掌握链条谁就有话语权。医药牌虽不及稀土那么“炫酷”,但却影响每一个人的健康安危,也正在悄然重塑全球格局。
为什么印度都第四大经济体了,还没有让人感到实力强大?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