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伊朗宣布了 10月1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对外宣称:美国根本不想通

红楼背疏影 2025-10-01 15:10:24

就在刚刚 伊朗宣布了 10月1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对外宣称:美国根本不想通过谈判解决核问题,而是想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用制裁压伊朗人民,让伊朗国内乱起来。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的讲话,撕下了美国对伊政策最后一块遮羞布。这位改革派政治家用罕见直白的语言指出,美国所谓“谈判”只是幌子,真正目的是通过制裁引发伊朗内乱。 过去半年,伊朗一直在观察美国政府的实际行动,现在他们得出了结论:美国不想真正解决问题。 “快速恢复制裁”的致命陷阱 这个机制堪称国际法领域的“核选项”。根据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任何缔约方都可单方面恢复对伊制裁。美国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后,理论上已无权启动该机制,但特朗普政府仍试图操作。 更致命的是制裁范围,若机制激活,联合国将恢复对伊朗导弹技术转让、常规武器贸易等限制。最狠的是石油出口禁令,可能使伊朗每日损失1.5亿美元收入,这相当于其财政预算的40%。 制裁对普通伊朗人的影响触目惊心,牛肉价格比三年前涨了300%,癌症药物短缺率达70%。更可怕的是水资源危机,全国主要水库蓄水量只剩40%,部分农村地区每天供水不足两小时。 但伊朗社会展现出惊人韧性,农业自给率从50%提升至85%,医药本地化生产满足65%需求。这种“被迫自力更生”,反而降低了制裁的破坏力。 伊朗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近期试射了“信使”弹道导弹,射程覆盖以色列全境。这种展示肌肉的行为,既是对美国的警告,也是安抚国内强硬派。 更值得关注的是代理力量,黎巴嫩真主党库存火箭弹达15万枚,也门胡塞武装具备攻击红海船只的能力。若局势恶化,这些力量可能被激活,引发地区冲突。 普京政府正悄悄填补美国留下的真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帮助伊朗开发南帕尔斯气田,俄技集团提供导弹导航技术。这种合作,使伊朗在技术上减少对西方的依赖。 俄罗斯央行开发的SPFS结算系统,已处理30%的伊俄贸易,虽然效率不如SWIFT,但至少保证贸易不中断。这种“去美元化”尝试,动摇了美国制裁的基础。 内塔尼亚胡政府比美国更急于打击伊朗,以色列摩萨德被指参与暗杀伊朗核科学家,网络攻击伊朗纳坦兹核设施。这种“影子战争”,使外交解决更加困难。 更危险的是误判风险,以色列可能单独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就像1981年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那样。这种单边行动,可能引爆地区大战。 中国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日均约50万桶,这些交易通过昆仑银行进行,避开美元结算。虽然规模不及制裁前,但至少保住伊朗经济命脉。 中国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二期,这种民用核能合作不在制裁范围,这种“擦边球”策略,既维护自身利益,又不授人以柄。 英法德试图维护伊核协议,但受美国次级制裁制约。欧洲企业如道达尔、空客被迫退出伊朗市场,损失数百亿美元合同。这种“经济人质”处境,使欧洲调解能力大打折扣。 更讽刺的是人道主义困境,欧洲药企想向伊朗出口救命药,但银行怕遭美国罚款不敢转账。这种“制裁溢出效应”,正在挑战西方标榜的人权价值观。 若伊朗石油完全断供,国际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120美元。这对全球经济复苏是沉重打击,但产油国将获益。俄罗斯预算平衡油价是45美元,沙特是80美元,他们乐见油价上涨。 更深远的是能源转型加速,高油价将推动电动汽车普及,欧洲可能提前淘汰内燃机。这种结构性变化,反而削弱伊朗的石油筹码。 伊朗面临三重压力:年轻人失业率高达25%,货币里亚尔贬值80%,公务员实际收入下降40%。但政府通过补贴主食、提供免费医疗基本盘,勉强维持社会稳定。 更关键的是统治精英团结度,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健康引人关注,各派系正在为后哈梅内伊时代布局。外部压力可能促使他们暂缓内斗,一致对外。 11月美国大选结果、12月OPEC+产量会议、明年1月伊朗总统大选,这三个事件将决定局势走向。特别是伊朗大选,若强硬派上台,可能彻底关闭谈判大门。 更危险的是技术突破,伊朗浓缩铀库存已超伊核协议限制8倍,若进一步提升丰度,可能触及以色列划定的“红线”。 佩泽希齐扬的指控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美国对伊政策陷入死循环。制裁未能迫使伊朗屈服,反而推动其发展对抗能力。这种“以压促变”的策略,事实证明已经失败。 解决伊朗核问题需要新思路,或许应该借鉴朝鲜模式,用安全保证换取弃核,而不是单纯依靠经济绞杀。但在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下,这种理性选择难有机会。 信息来源:伊朗总统:美国无意通过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 环球时报2025-10-01 08:52北京

0 阅读:75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