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人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美国,这场战争有一个赢家,两个输家,其中一个国家比老美输得还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但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抗美援朝打得有多艰难,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里的说法,却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他说这场仗中国是唯一的真赢家,美国不算最惨,苏联才是输得底朝天的那个。这话听着新鲜,其实戳透了大国博弈的本质,不是看战场上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而是看长远的战略得失。 先说说为啥中国是赢家,这可不是瞎吹的,建国初期咱们啥光景?国际上没人把新中国当回事,西方国家还叫咱们“东亚病夫”,连周边小国都敢试探。 1950年美军仁川登陆后一路北进,飞机都炸到鸭绿江边了,这哪是打朝鲜,分明是想把刺刀架在咱们脖子上。 当时国内刚打完仗,百废待兴,好多人怕打不过,可毛主席拍了板: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拳,真就打出了新天地。 志愿军在朝鲜的表现让全世界惊掉了下巴,长津湖零下四十度,战士们穿着单衣趴在雪地里,成建制冻僵了都没退一步;上甘岭山头被炮火削低两米,坑道里一个苹果传三圈没人舍得吃,就凭着这股劲,把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推回了三八线。 美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哀叹,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打赢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这一仗打完,没人再敢小瞧中国了。 1954年日内瓦会议,周总理能跟西方大国平起平坐谈问题,靠的就是朝鲜战场打出来的底气。 更实在的是,这场仗帮咱们攒下了发展的家底。苏联原本想看着中国跟美国拼消耗,可没想到咱们越打越精神,只好兑现援助承诺,给了156个工业项目。 别小看这些项目,大到钢铁厂、发电厂,小到机床厂,全是咱们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能顺利完成,离不开这笔“战争红利”。 基辛格看得明白,中国通过这场战争,从国际棋盘上的“棋子”变成了“棋手”,彻底摆脱了过去任人摆布的命运。 再说说美国,为啥基辛格说它不算最大输家?美国打这场仗的目标很明确:保住南朝鲜,不让共产主义扩散到整个半岛。从结果看,这个目标实现了,南朝鲜还在,美国在亚洲的桥头堡没丢。 虽说美军死了五万多人,花了两千多亿美元(当年币值),可它的全球霸权没动摇。相反,战争让美国警醒了,开始大规模搞军备竞赛,北约也趁机加强了,等于把盟友更紧地绑在了自己身上。 基辛格当过美国国务卿,太清楚这种“战术失利、战略止损”的套路——就像做生意亏了点本钱,但 店面还在,生意照样做,算不上倾家荡产。 最惨的其实是躲在幕后的苏联,斯大林的算盘打得叮当响,最后全砸在了自己脚上。 苏联当初撺掇金日成南下,心里打着两本破账:一是想借着统一朝鲜,拿到朝鲜半岛的港口,弥补二战后在远东的损失。 雅尔塔会议时它要北海道,美国不给;要南朝鲜港口,又被美国抢先,所以才死死盯着北朝鲜。二是想借美国的手消耗中国,让咱们永远当它的“小弟”,不敢独立自主。 可苏联从头至尾都在耍小聪明,根本不敢真刀真枪上,战争爆发后,金日成求援,斯大林只给旧武器,还让飞行员伪装成志愿军,生怕跟美国正面冲突。 等美军打到鸭绿江,苏联干脆躲得远远的,逼着中国不得不出兵,后来给点援助吧,还不是白给,把二战剩下的旧枪炮高价卖给咱们,战后还拿着账单要债,这种自私自利的嘴脸,谁看了不心寒? 基辛格在书里戳破了苏联的结局:想拿港口,没拿到;想压制中国,反倒帮咱们练出了硬骨头;想让美国退出半岛,美军至今还在韩国驻军。 更要命的是,中国彻底看清了这个“老大哥”的真面目,战后越来越独立自主,到了60年代,中苏彻底闹翻,边境都动了手,苏联苦心经营的社会主义阵营裂了个大口子。 为了跟美国搞军备竞赛,苏联把钱全砸在军工上,老百姓连面包都吃不上,最后解体,跟当年朝鲜战争埋下的祸根脱不了干系。 基辛格这辈子见多了大国兴衰,他的判断从来不是看一时得失,中国打赢抗美援朝,赢的是民族尊严和发展根基;美国没赢,但保住了全球霸权的基本盘;只有苏联,输光了信誉、盟友和长远国运。 这场仗过去七十多年了,现在再看基辛格的话,才明白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靠算计,而是靠一个民族在绝境中不肯低头的骨气。
基辛格为何认为:中国人打赢抗美援朝,最大的输家并不是美国,这场战争有一个赢家,两
漫聊小知识
2025-10-01 18:42: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