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2岁没了爸,25岁把118万奖金全捐了,没说一句话。 那块5块钱捡回来的旧球拍,现在摆在红双喜博物馆C位,柄上写着“爸,我还在打”。 肩裂了,腰膨出,膝盖疼得不能跳,队医说“别硬撑”,他照打不误。 外战赢了67场,输过5次,世界第七,奥运门票攥在手里。 他不喊苦,不卖惨,却让全国4万多个孩子,握上了第一块有名字的球拍。 河北、贵州的乡村小学,课间突然多了乒乒乓乓的声音。 不是因为冠军多耀眼,是有人把破碎的自己,一块块拼成了别人的光。 他没想当英雄。 可那些握着旧拍的孩子,以后会记得——有人替他们,把爸爸没打完的球,接着打了下去。
30年过去了,很多同胞又好像一直在原地?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