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存天理、灭人欲”的真义。 宋明理学被误读最深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6个字,常被误解为极端禁欲主义。但偏偏这6个字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命题,其真正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哲学语境全面理解。 何为天理? 天理是指宇宙普遍规律与社会伦理准则,即“自然法则”与“道德规范”的统一。 朱熹强调:“天理”既是万物运行规律(如四季更替),也是人性本具的仁义礼智。 举个例子:饮食温饱是生存必需,属天理;夫妻伦常是自然秩序,亦属天理。 何为人欲? 这里的人欲特指过度私欲:超出合理需求的贪婪、放纵。如: 追求“山珍海味”而非饱腹;贪图“三妻四妾”而非婚姻忠诚。不劳而获、悖逆天道的妄念。 “存天理、灭人欲”的真义其实就是“时时勤拂拭”。在我看来,应该调个顺序——灭人欲,存天理。人欲灭尽,存下的自然是天理,就好比恶念除尽就是至善,阴霾除尽即是我心光明! 在王阳明看来,“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致良知,去私欲。其关键是“破心中贼”。 “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除”,那些贪心、虚荣、懒惰等私欲,正是阻碍人变好的根源,需靠“省察克治”,像猫捕鼠般紧盯念头,一旦私欲萌芽就及时克制,让良知(天理)主导内心。 “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放到当下仍有深意,与反贪污、反浪费、反奢侈政策高度契合。 反贪污,是抵制“想靠权力谋私利”的贪欲,守住职场中的“天理”; 反浪费,是摒弃“铺张摆阔”的私欲,回归“吃饱穿暖即足”的本真; 反奢侈,是挣脱“攀比享乐”的绑架,坚守理性消费的底线。 说到底,“存天理、灭人欲”从不是压抑人性,而是教会我们在欲望丛生中保持清醒——不被私欲裹挟,方能行得正、走得稳。
说说“存天理、灭人欲”的真义。 宋明理学被误读最深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这
上善若茶说
2025-10-03 09:40: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