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广东一大爷去榨油店现榨100斤花生,最后榨出44斤花生油,47斤花生麸,大爷一想不对劲,剩下的9斤去哪里了,就怀疑老板有猫腻,于是闹着要拆机器,老板无奈只能同意,然而机器拆了,却没有发现少的那一部分。[紫薇别走] 花生在晾晒后依然含有水分,在榨油机超过高温压榨下,这些水分会迅速蒸发,以花生计算,仅此一项就会减少几斤重量,再加上压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微量粉末飞散、油脂挥发及杂质清理,差额就这样合理地“消失”了。 出油率实际上处于正常区间,属于相当不错的结果,若是储存较久的花生,出油率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一斤生牛肉卤煮后可能只剩六七两,大把新鲜蔬菜炒完只剩一小盘,咖啡豆烘焙后会减轻的重量,都是水分流失和物质形态变化的自然结果,并非真正的“缩水”。 大爷意识到错怪了老板,诚恳道歉,榨油坊老板则从中受到启发,在店内张贴详细说明,将榨油各环节的损耗明明白白告知顾客,这一举措不仅消除了疑虑,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 这些看似神秘的现象,背后都有其科学原理,关键在于增进了解,减少误解,如今路过那家榨油坊,常能看到老板和顾客愉快交流的场景。 网友热评: “老板太冤了,应该收点‘学费’” “科普还得加把劲,沟通是门艺术” 他们觉得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加工行业和现代消费者之间存在信息差。 如果你在现场,你会站大爷还是老板?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因为不懂行而闹笑话”的经历呢?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看法! 信源:仁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5月22日,广东一大爷去榨油店现榨100斤花生,最后榨出44斤花生油,47斤花生
星辰点点照亮夜里
2025-10-04 00:01:38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