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4亿吨——中国“喝”大气的巨型项目】
(EcoNews)中国计划“饮用”大气。虽然中国不会真正地“饮用”大气,但中国正致力于解决最严重的大气问题之一:二氧化碳 (CO₂)。过去40年,中国参与了众多生态工程和造林项目,共减少了4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不仅止步于4亿吨二氧化碳的减排,还致力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的粮食资源,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40年来,中国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做出了不懈努力。早在1980年,中国就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其中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要项目。在这些卓有成效的举措下,中国培育出了许多绿色碳汇林。
40年来,中国已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亿吨,这意味着未来40年将减少约16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目的是扭转生态破坏,稳定碳循环。这些植树造林项目的核心是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治荒漠化。中国正在证明,在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中国也能获得经济和生态效益。随着森林吸收大量二氧化碳,中国的技术举措也脱颖而出。
——中国正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蛋白质来源
中国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高蛋白食品。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的研究,二氧化碳和电能将被转化为单细胞蛋白质(SCP)。
两个阶段完成后,将产生富含蛋白质的生物质,蛋白质产量高达74%。所生产的蛋白质不仅适合用作动物饲料,而且在人类安全食用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生产出的食物将是一种植物性替代品,同时也是蛋白质的重要 来源。
中国正在通过这种方式,将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转化为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源,从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在此过程中应对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问题。
——植树造林能给环境带来哪些好处?
中国正在构建循环碳经济,二氧化碳不再被视为有毒废物,而是一种原料。由于资源更少、废物最少,且无需添加平衡化学品,中国所确定的流程既有益又可持续。
该系统重新评估了高蛋白食品的生产方式。此外,中国天宫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还参与了利用人工光合作用原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的测试。显然,该系统的核心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系统。
虽然这可能无法像中国的其他项目那样释放无限的能源,但它是中国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领导者的关键战略。
——中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实施了一项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的战略。在此过程中,中国还种植了数十亿棵树,以培育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食物来源的微生物。这项历时40年的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将自然生态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相结合。然而,这并非中国正在实施的唯一举措。中国还在开展一项非三峡工程的项目,将12万亿升水转化为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