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没想到我们会提这样的要求,这是一个高招!在美媒曝光称,中国据报提出在美国进行

纸短情长啊 2025-10-05 22:10:54

美国没想到我们会提这样的要求,这是一个高招!在美媒曝光称,中国据报提出在美国进行大手笔投资,以换取其撤销对中企在美投资的国家安全限制,以及降低对在美中资工厂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之后,国外专家表示,中国这一招,让美国左右为难。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就在特朗普二进宫没多久,2025年开年他就忙着重启贸易战,老一套的关税大棒又抡起来了。中国这边也没闲着,直接抛出个大招:咱们砸1万亿美元去美国建厂搞投资,但你们得把那些卡中企脖子的国家安全审查给松松劲儿,顺便把关税也降下来,尤其是针对那些在美国落地工厂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的货。彭博社10月3日爆的料,说中国通过外交渠道递了提案,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规模大到能搅动整个中美经贸格局。 美国那边一下子就懵了,本来特朗普上台就嚷嚷着要制造业回流,结果中国真递了橄榄枝,却带着俩条件,让他们骑虎难下。 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对华搞了贸易战,关税从2018年加起,波及几千亿商品,到现在2025年他回来后,更是变本加厉。2月份,他就签了行政令,针对中国、墨西哥、加拿大这些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平均税率拉高到20%以上。 同时,CFIUS那个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被他强化了审查力度,尤其是对中企的投资,涉及AI、半导体、量子计算这些高科技领域,几乎一票否决。1月15日,美国正式生效的投资禁令,就把中国列为重点对象,禁止美国资金投向这些敏感技术。 结果呢?中企在美国建厂的热情直线下降,去年数据看,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跌到谷底,只有几十亿美元。特朗普这政策,本意是护着本土产业,可也堵住了外资的门,锈带州那些失业工厂还是空荡荡的。 中国这次提案,表面看是投桃报李,实际戳中了美国的软肋。1万亿美元的投资,够建多少条生产线啊?重点砸在中西部那些老工业区,比如俄亥俄、密歇根,雇本地工人,修桥补路,搞基建。这不正对特朗普的胃口吗?他竞选时天天喊“让美国再次伟大”,制造业回流是他的王牌议题。想想看,如果这笔钱真落下来,美国能多出几十万岗位,基础设施也能喘口气——美国桥梁公路老化严重,平均年龄超50年,急需资金翻新。 但问题出在交换条件上。第一,放开国家安全限制。这意味着中企能在美国自由投资通讯、港口、微电子、医疗保健、农业这些领域。过去几年,CFIUS否决了不少案子,比如华为的5G设备、TikTok的算法收购,全被卡死。中国企业一旦进场,利用美国的人才和市场,竞争力蹭蹭上涨,尤其在他们有优势的领域,市场份额说抢就抢。 更扎心的是第二个条件:降关税,特别是对在美国中资工厂进口的中国零部件。简单说,中国企业去美国建厂,但供应链还从国内拉货,关税一降,这些工厂的成本就低了,直接绕过贸易壁垒,产品在美国卖得更便宜。这等于中国制造业没回国,反而借美国本土化了,等于把高关税的墙给钻了个洞。美国鹰派一看就炸锅了,他们担心这会让中国“一带一路”延伸到美国后院,基建市场被中企吃掉,本土公司哭都哭不出来。 国外专家直言,这招让美国进退两难:要投资,就得咽下安全风险;不要投资,制造业回流就成空谈。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也说,即便只放开中低端制造,中国基建能力强,也够美国喝一壶的。 这提案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中美经贸博弈这么多年,中国一直强调互利共赢。2025年上半年,双方其实有过几次小摩擦后松动。4月份,特朗普加征中国商品34%关税,中国反手对美国农产品限额。 但5月份,在瑞士日内瓦的谈判桌上,双方敲定了个临时框架:中低端制造投资部分放行,关税针对工厂进口品降5%,高科技领域审查更严。 8月份,特朗普又延长了关税休战期,到11月10日。 这时候中国抛出大包,时机抓得准,正好卡在休战尾巴上。特朗普团队内部估计也吵翻天了,一方面是财政部长耶伦他们这些务实派,想借投资稳经济;另一方面是莱特希泽那些贸易鹰派,死咬安全底线不放。 从逻辑上讲,美国的困境根子在政策自相矛盾。特朗普想制造业回流,可他的关税和审查把外资全吓跑了。数据显示,2024年底,中国通过墨西哥和加拿大绕关税的货,已经占美国进口的10%以上。 现在中国直球进攻,说白了就是逼美国选边:要么继续闭关锁国,自生自灭;要么开门迎客,但得接受竞争。专家们分析,这1万亿不是天上掉馅饼,中国企业看中的是美国市场和技术互补。在中国强势的领域如电动车电池、太阳能板,中企能快速占领;在弱项如高端芯片,他们能借美国实验室迭代。 反观美国,基础设施投资缺口上万亿,这笔钱来不得了,可国会那边两党都盯着,共和党鹰派已经在推更严的审查法案。

0 阅读:11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7

用户10xxx07

1
2025-10-05 22:55

什么狗屁!美国财政部长是耶伦?那是瞌睡登时的部长了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