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 美国在亚洲不敢跟中国动真格,日本反倒跃跃欲试,核心确实不在双方实力的绝对值上,全是各自的小算盘在作祟。美国那边是把账算得太精,每一笔都连着钱袋子和全球布局,日本则是揣着股不管不顾的劲头,一门心思往前冲。 先看美国,说它军力不行纯属瞎扯,但真要开战,最先卡壳的肯定是经济账本。2025年6月美国联邦债务已经堆到36.2万亿美元,一年光利息就得还1.2万亿,联邦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都到6.4%了,这时候再添一笔战争开支,简直是给财政系统上酷刑。 兰德公司那些智库早就把账算透了,2024年的台海冲突模拟报告里明说,美国要介入就得调动上千架战机,可弹药库存根本撑不了太久,而且中国导弹射程早就能覆盖美国本土,真打起来不是单方面轰炸那么简单。 更现实的是,美国连贸易战都没占到便宜,之前加征关税的操作,直接把自家制造业砸得晕头转向,制造业就业岗位三个月掉了37000个,PMI指数跌到2020年以来的最低点,7月CPI还涨到2.7%,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路下滑。 贸易战这点小冲突都扛不住,真刀真枪打起来,全球供应链一断,美国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得翻着跟头涨,民众第一个不答应。 中美经济绑定的程度更是断不开的锁链,就算想脱钩也得扒层皮。中国手里还攥着7307亿美元美债,虽然不是最多,但单月减持257亿美元的劲头已经让美国债券市场慌过神。 要知道美国2025年光到期国债就有9万亿美元,要是中国在冲突时跟风抛售,美国国债收益率就得飙升,融资成本翻番,财政崩盘不是危言耸听。 更别说供应链上的依赖,美国制造业需要的稀土、电子零部件大多从中国来,之前想重建半导体供应链,喊了半天也没见起色,真开战的话,美国汽车厂、电子厂得成片停产,这损失可比军费开支疼多了。 核大国的身份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管谁先动手,最后都没有赢家,美国智库私下里都承认,这种同归于尽的玩法,性价比低到离谱。 反观日本,完全是另一套逻辑,防卫预算跟坐火箭似的往上冲,2025年直接干到8.7万亿日元,比上年涨了9.4%,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大关,这哪是防卫,分明是在攒进攻的家底。 钱全花在了刀刃上,2976亿日元砸在高超音速导弹研发上,2832亿搞卫星星座追踪目标,还花2052亿从美国买F-35,连英国、意大利都拉上一起搞下一代隐形战机。 太空和网络作战的预算更是疯涨,太空领域翻了一倍多,还新设了“宇宙作战团”,这架势根本不是怕冲突,而是在盼着机会练手。 日本的胆子还体现在敢跟美国叫板上,作为持有1.27万亿美元美债的最大海外债主,之前就暗地里抛售美债,硬生生逼得美国暂停了加征的关税。 要知道汽车产业是日本的命门,占了GDP的8%,对美出口占比近三成,涉及550万人就业,可就算美国要对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日本首相照样放狠话不妥协,这种硬气在亚洲事务上只会更甚。 他们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地缘政治的投机账,觉得靠着美国的保护伞,就算跳得再高也有兜底,却忘了自己身处亚洲,真有事美国未必会真心帮衬。 而且日本一直在强化“反击能力”,陆上自卫队买攻击型无人机,海上自卫队添护卫舰和潜艇,摆明了是想在冲突里插一脚,这种决心跟它的军事实力够不够打没关系,纯粹是赌徒心态在作祟。 美国的裹足不前和日本的跃跃欲试,本质上是两种逻辑的碰撞。美国是老牌帝国的算计,每一步都怕亏了本,核威慑、经济绑定、财政压力哪一个都能拴住它的腿;日本则是抱着投机的心态,想靠着搅局捞好处,把胆子当筹码,压根没算过后果。 这跟谁的导弹多、军舰先进关系不大,全是各自的立场和算盘在推着走,毕竟真打起来,美国输的是全球霸权,日本赌的是国运,心态自然天差地别。
很多移民美国的人,没看过北美崔哥那“断子绝孙”的演讲。要是早看了,不少人得琢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