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并没有加入国际调解院,但是却对国际调解院说三道四。他们认为没有美西方国家参加,代表性不足,以后不好开展工作。 全球热点不断,乌克兰、中东、印巴,这些事儿闹得人心惶惶,大家都盼着有个地方,能坐下来好好聊聊,别动不动就剑拔弩张。中国牵头这个事儿,不是心血来潮。2025年5月30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公约签署仪式办得热热闹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第一个签字,来自亚洲、非洲、拉美、欧洲的33个国家跟着签了,总部就设在香港旧湾仔警署大楼,计划2026年初开张运营。 这机构从2022年就开始酝酿,联合了近20个国家,两年多谈判,才敲定协议。核心是调解,不是打官司那种硬碰硬的方式,费用低、效率高,专为发展中国家量身定做。 为什么需要它?看看海牙国际法院就明白了。那地方虽说有名,但名字里带“法庭”,本质上还是诉讼,耗时长、花钱多。中国、美国、俄罗斯这些大国都不是成员,公信力就打折扣。更别提执行时总有猫腻,前阵子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抓,那分明是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和法院的配合秀。发展中国家去那儿申冤,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花了大笔律师费,换不回公道。非洲国家过去20年砸了170亿美元给西方律师行,赔偿金连零头都不到。刚果金花300万美元打官司,结果外交上还被孤立。难怪匈牙利这样的欧洲国家都退群了。 国际调解院不一样。它不取代谁,就是多一个选项。创始成员里,亚洲有中国、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印尼;欧洲有白俄罗斯、塞尔维亚;非洲有苏丹、吉布提、阿尔及利亚。基本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主,这些国家过去在国际上没啥话语权,现在总算有个地方能发声。联合国等近20个国际组织也来了,仪式上大家共聚一堂,氛围挺融洽。这架构不偏不倚,协调机制完善,不会总向着强势一方倾斜。 新加坡作为东盟老大哥,本来有机会掺和一把。可他们没加入创始成员,还在外面指手画脚。仪式刚结束,新加坡外交部就放话,说全球发达国家里就一个国家参与,这怎么确保全面覆盖?他们觉得美西方国家缺席,代表性不足,以后开展工作会卡壳。外交部官员在媒体前直言,机构成员多是新兴市场国家,议题广度不够,调解结果难获认可。建议调整定位,专攻投资调解啥的,提升实用性。这话一出,社交媒体上热闹了,新加坡本地人转发讨论,区域观察家也议论纷纷。 这反应听着耳熟。新加坡外交一向审慎,爱强调平衡,但总带着点西方味儿。他们长期依附美西方联盟,在多边场合求全责备,却不爱实质出力。国际调解院成员结构明摆着,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就是给全球南方国家撑腰。美西方不在名单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都抱怨,说没美国参与,作用难料。 可这不正好说明问题?过去国际组织多被西方把持,名头国际,里子维护他们利益。小国无处伸冤,只能低头。现在国际调解院来了,花钱少、办事实诚,不搞请律师那套繁文缛节。 上合组织、金砖国家里他们都在,可印度老爱捣乱,自以为是大国,却不推动事儿,就知道投反对票。这回国际调解院也没拉他们入创始国,就是怕搅局。机构要发展,得有规矩,谁来都行,但得守公约。美西方想加入?大门开着,但得老实点。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退群退得欢,还爱对别人指指点点。不加入《国际海洋公约》,却拿公约条款到处生事儿。要是现在就放他们进来,估计又得掀风浪,把好端端的平台搅黄。 新加坡的指摘,暴露了他们路径依赖。追求成员多样性没错,但忽略了发展中国家正当诉求。国际调解院从头就定位补充现有体系,聚焦调解,提供平等平台。33国起步,覆盖亚洲非洲拉美欧洲,地域均衡。未来通过处理边境水资源、贸易摩擦这些实际案子,积累经验,成员会越来越多。预计年内破50国,解决的争端也会水涨船高。到时候,不用吆喝,美西方自己得追着进。 而中国推动国际调解院,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过去西方主导的机制,花钱如流水,效率低下,对穷国不友好。中国这平台,接地气,实打实帮发展中国家说话。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填补调解空白,为全球治理添法治产品。 新加坡不加入,就不加入吧,说三道四也正常。关键是中国稳住阵脚,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多边主义。全球和平稳定,需要这样的创新之举。
这下出名了!不止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了!高志凯在BBC、天空新闻等西方媒体上与
【134评论】【15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