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伦在“双十节”这天,又发表了惊天言论。居然公开强调,不能把台湾的未来,交给大陆! 这位国民党主席在2025年10月10日的升旗典礼上,一面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国的联结,一面又宣称“绝对不可以把台湾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交在华府与北京的手上”,要求“中华民国要自立自强”。 这番看似矛盾的表态,背后隐藏着国民党在岛内政治格局中的深层焦虑和战略迷茫。 朱立伦在讲话中特别针对赖清德前一日“没有台湾就没有中华民国”的论调进行了批驳。 他指出,中国本来就是“中华民国”,但民进党完全把“中华民国”丢掉,直接把中国这两个字让给对岸。 朱立伦强调,如果坚持台湾与中国两个互不相容,就是让“中华民国”消失。 这种论述反映了国民党试图在“亲中”与“本土化”之间找到一条中间路线,既区别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又不想完全倒向大陆。 朱立伦的这一表态发生在国民党主席选举前夕,6位候选人卓伯源、郑丽文、张亚中、罗智强、蔡志弘与郝龙斌都出席了升旗典礼。 朱立伦在致辞中表示:“党主席本身不是要当政治明星,不是第一线选手,而是总教练,要接受所有支持者、所有朋友的责难,能够承担才能让国民党更好、更强。” 这番话既是对继任者的期望,也是对自己任期的总结。 国民党面临的困境在于,它既需要维持与大陆的联结以获得经济红利和和平保障,又要在岛内政治中争取选民支持而不被贴上“亲中卖台”的标签。 朱立伦在双十节提出“双D战略”,强调不但要有强健的“国防”,更重要的是透过对话交流、减少冲突及风险。 这种试图平衡对抗与合作的策略,反映了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的艰难定位。 回顾朱立伦领导国民党的历程,他的两岸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 2021年他就任党主席时,国民党新版政策纲领删除了“不统、不独、不武”的表述,明确提出坚持反对“台独”。 然而近年来,面对民进党不断操弄“抗中保台”牌,国民党内部也开始出现政策摇摆,甚至有人提出所谓“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新九二共识”。 国民党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惨败给赖清德,暴露了中间选民对“维持现状”路线的信任崩塌。 为争夺深绿选票,朱立伦不得不进行政治策略调整,甚至有人批评国民党已经从“蓝”变“绿”。 这种转变导致国民党内部出现分裂,副主席夏立言等人曾公开质疑激进路线。 与此同时,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也影响了国民党的战略考量。 数据显示美国对台军售金额从2020年的180亿美元暴跌至2025年的52亿美元,特朗普政府甚至公开质疑台湾的“民主价值”。 这使得国民党传统的“亲美”路线面临挑战,朱立伦不得不重新思考党的定位。 在岛内政治中,国民党还面临着“大罢免”的压力。2025年6月,台“中选会”公布“立委”罢免案共有24案成案,皆为国民党“立委”。 为应对这一危机,朱立伦下令全党进入战斗状态,韩国瑜、赵少康等大佬积极助阵,展现出空前的团结和战斗力。 这种内外压力迫使朱立伦在双十节这一象征性的日子做出强硬表态。 从历史角度看,国民党的身份认同危机并非新问题。早在日本殖民时期,台湾就面临着“皇民化”与“中国化”的拉扯。 1945年台湾光复后,《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台湾归还中国的法理事实。但近年来民进党当局不断推动“去中国化”,甚至有人否认“台湾光复节”的存在,这使得国民党在历史论述上面临更大挑战。 朱立伦的双十节言论实际上反映了国民党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一方面,他需要坚持国民党传统的“中国”认同;另一方面,他又要适应岛内政治本土化的现实。 这种平衡艺术考验着国民党的政治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民党在统“独”问题上的摇摆相比,岛内一些地方人士采取了更为务实的态度。 2025年大陆暂停台湾农产品关税优惠后,金门县长陈福海率团赴大陆争取恢复,这种“用脚投票”的方式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有说服力。 福建平潭的“两岸共同家园”模式也为两岸融合提供了可行路径。 朱立伦在双十节的言论虽然引人注目,但可能难以改变国民党在岛内政治中的困境。随着党主席选举的临近,国民党内部路线的争论还将继续。 无论谁接任党主席,都需要面对一个根本问题:在一个日益两极化的台湾政治环境中,国民党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点? 既不能完全倒向大陆而失去本土支持,也不能过分“本土化”而失去两岸关系的优势。这场平衡木行走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朱立伦是一点也不藏着掖着了,其言论尽显“台独”底色!10月10日,国民党主办
【179评论】【9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