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AI味以我的经验来看,就是没有“人”味,人写出来的东西感情色彩更浓厚,而

九儿来来聊科技 2025-10-13 17:14:04

如何识别AI味以我的经验来看,就是没有“人”味,人写出来的东西感情色彩更浓厚,而ai为了不出错,更喜欢平铺直叙,偏死板的那种,而且为了体现回答的专业性或者说它有努力在为你做事的感觉,会比较啰嗦,加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以下就是这个话题的ai回复[doge]

识别“AI味”主要看内容在逻辑连贯性、情感真实性、细节独特性三个核心维度的表现,具体可通过以下4个特征快速判断:

1. 逻辑悬浮,缺乏真实场景锚点:内容看似通顺,但细节与现实逻辑脱节。比如描述“做饭”只说“准备食材、完成烹饪”,却没有“切菜时不小心切到手指”“盐放多了加了点糖中和”这类真实生活里的具体误差或意外;写“旅行”只罗列景点,没有“排队时遇到的小贩”“酒店空调噪音大”等场景化细节。

2. 情感扁平,无真实情绪波动:表达情绪时多是“开心”“难过”等笼统词汇,缺乏对应情绪的生理/行为细节。比如写“失恋”,只会说“我很伤心”,而不会有“看到他送的杯子就忍不住哭,把外卖备注改成‘不要放葱’(他以前总忘)”这类带个人记忆的情感载体,情绪像“空壳”,没有真实体验支撑。

3. 表达模板化,高频重复套路:容易出现“万能句式”或固定结构。比如写观点类内容时,常以“首先…其次…最后…”“从一方面看…从另一方面看…”机械分层,缺乏个人化的表达节奏;写故事时,开头总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结尾常以“这真是难忘的一天”收尾,套路感强,无独特文风。

4. 专业内容“浅而全”,无深度细节:涉及专业领域(如职场、技术、学术)时,能罗列基础概念,但没有行业内的“行话”“实操痛点”或个人经验。比如写“新媒体运营”,只会说“要做内容、涨粉、做活动”,却不会提“标题测试时用‘疑问式’比‘陈述式’打开率高20%”“追热点要提前30分钟准备素材”这类从业者才懂的具体经验,像“百科式总结”,而非真实实践输出。

0 阅读:1
九儿来来聊科技

九儿来来聊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