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注意到机场上一直停着一架飞机,便问八路军:“这飞机哪

轩叔观察 2025-10-14 16:27:02

1945年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注意到机场上一直停着一架飞机,便问八路军:“这飞机哪来的?”战士正色道:“你问这个干吗?”美军被这一反问震住了,更觉得里面大有玄机。[无辜笑]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蒋介石立即调动大批军队,抢占华北、华东和东北的战略要地,中共中央命令各根据地部队迅速出击,但问题来了:延安的高级将领怎么才能尽快赶到前线。 走陆路是个艰巨任务,从延安到华北根据地,需要渡过黄河、翻越太行山,还要避开沿途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封锁线,就算一路顺利,少说也要二十多天,而东北战场更远,走上一个多月都不稀奇。 战机转瞬即逝,等人到了,黄花菜都凉了,毛泽东想到了一个办法,向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借飞机。 这个想法风险不小,美军观察组名义上是来协调抗战的,但背后站着支持蒋介石的美国政府,不过八路军和观察组的关系还算不错,之前救助过几名迫降的美军飞行员,这次决定试试看。 中共方面以“输送干部去各解放区工作”为由提出请求,观察组负责人权衡后,同意提供一架运输机。 8月25日凌晨三点多,延安东关机场灯火通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林彪、陈赓、薄一波等二十多名将领陆续赶到,为了多载人每人只带了简单行李,连参谋和警卫员都没带。 叶剑英和杨尚昆在现场协调登机,美军提供的道格拉斯C—47运输机很简陋,机舱里的座位就是焊在舱壁上的铁架子,上面铺着帆布,每人领到一个降落伞,以防万一。 原计划运二十人,但翻译黄华临时要求同行,只好在机舱里又加了个位置,凌晨四点半飞机起飞,为了躲避地面火力,飞行员在经过日伪占领区时把飞机拉到高空。 四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山西黎城的长宁机场,这是八路军控制的一个临时机场,跑道两侧站满了警戒的战士,晋冀鲁豫军区副参谋长李达早早等在那里,接到这批将令后立即安排他们分赴各战区。 刘伯承、邓小平当天就返回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开始组织上党战役的准备工作,陈毅赶往山东,林彪和几位将领则准备北上东北,这些将领的到位,让各战区的指挥系统迅速建立起来。 以刘邓为例他们到达后十天内就集结了三万多兵力,在上党地区对进犯的国民党军发起反击,这一仗打得很漂亮,歼敌一万三千多人,稳住了晋冀鲁豫的局面。 这次空运在当时算是个新鲜事,中共领导层利用了特殊时期与美军的合作关系,在关键时刻解决了干部调动的难题,有些史料记载,美军观察组后来又执行过几次类似任务,但规模都没这次大。 这次行动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到位,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地面上的国民党军根本不知道机上载的是谁,而美军观察组可能也没完全意识到,他们运送的这批人将在接下来的战事中扮演关键角色。 从决策到执行,整个过程不到十天,这种效率在当时的条件下相当罕见,它反映出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准确判断,也展现了在有限资源下寻找突破口的能力。 这件事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但在那个特殊时刻,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于刚刚走出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种灵活应变的做法,在后续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还会反复出现。   网友们敬佩不已: “我的天,这不就是现实版的特洛伊木马吗?美军飞机成了咱们的顺风车,毛主席这步棋走得真是妙啊!”   “看完才知道历史课本上‘抢占东北’四个字背后有多惊险,要是这些将领们真靠两条腿走过去,黄花菜都凉了,历史可能就改写了。”   “机场是咱自己修的,飞机是‘借’来的,连降落伞都只能凑够20副,条件这么艰苦还能成事,老一辈的革命智慧和大无畏精神不服不行。”   “美军观察组:我就随便问问,八路军战士:你问这个干嘛?哈哈,这对话太有画面感了,充满了机智的警惕性,估计美国佬当时CPU都干烧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黄华,明明没他的降落伞,还是坚决要上,担任翻译和联络工作,这就是那一代人的担当吧,为了任务成功根本不计较个人安危。”   大家觉得,在这次行动中,最关键的成功因素是什么?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422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