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国人,都处理了。”这是恐怖分子头目下达的命令,也是13名中国医生和几十名援外人员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他们被围在驻地里,门外是荷枪实弹的武装民兵,摩加迪沙的街道上,尸体横陈,火光冲天。没人知道这是不是最后一晚,也没人能保证能撑到天亮。 1991年1月2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乱成一锅粥,武装分子围住中国医疗队驻地,冷冰冰的下令“所有中国人,都处理了”。13名男医生和6名女医生挤在屋里,门外枪口黑洞洞的,街上火光映着横七竖八的尸体。援外人员们心悬一线,这回真悬了——谁能从这地狱里把他们捞出来? 索马里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和中国保持着医疗援助合作。中国医疗队一队队派过去,扎根当地医院,治病救人从不挑三拣四。那些年,医生们在简陋诊室里忙活,帮索马里人治疟疾、接生、缝伤口,救下成千上万条命。这不光是技术活儿,更是实打实的友情铺路,让中索关系稳稳当当。 到1990年底,内战却像野火一样烧起来。总统西亚德·巴雷的政权撑不住了,反对派武装到处抢地盘,部落间打得不可开交。首都街头到处是路障和弹坑,外国机构首当其冲。中国大使馆和商务参赞处先遭殃,围墙被火箭弹炸开,办公室翻个底朝天,车子烧成铁架子,国旗都让人扯走当战利品。 医疗队驻地在城边,本来还算安静,可1月1日一早,枪声就从四面八方响起。政府军败退,反政府武装冲进城区,抢掠成了家常便饭。医疗队19人,13个男医生管重症,6个女医生负责内科儿科,本来正忙着收尾工作,谁知下午就变天了。武装分子破门而入,直奔大厅,13名男医生被拖到楼下,挨了顿狠的。楼上女医生赶紧藏起来,拉上帘子,屋里安静得只剩心跳声。门外民兵站成一排,枪管对着门,街上尸体没人收,火光把夜空染红。这话音刚落,“所有中国人,都处理了”,就是他们听到的最后一句。 这时候,经济参赞处二秘王粤站出来了。他是转业老兵,当了16年军,懂阿拉伯语和英语,在索马里混得熟门熟路。内战一打响,使馆就乱套了,王粤没等命令,自己揽下事儿。先是大使馆7名留守人员被困,他和同事刘玉峰去救,带上机枪火箭筒,硬是从武装分子手里把人接出来。 医疗队的事儿传过来,王粤二话不说,驱车直奔武装指挥部。那地方是座破平房,四周铁丝网缠着,哨兵端枪站岗。他下车举手,用阿拉伯语跟头目赛义德讲道理:这些医生没枪没派系,就救人来的,中国派他们援助,不掺和你们内斗。 天快亮时,车队赶到驻地。士兵们清场,医疗队人员一个个被带上车,男医生身上带伤,女医生眼睛红肿,但人齐了。王粤清点名单,车队绕小路回商务处大院。这只是开头,摩加迪沙还有上百农业技术员散在港口周边,南部乡村132名专家情况不明。港口让反政府武装卡着,中国船进不来。王粤歇口气,又和刘玉峰跑港务局和国防部,摊开地图,指着通道要许可。官员们来回踱步,文件翻得哗哗响,好歹盖了章。1月5日深夜,“永门号”轮船终于靠岸,就几小时工夫。王粤组织车队,医疗和外交人员全塞上去,路口堵车时,他下车跟拦路的武装分子磨,双手比划路线,总算突围。 王粤没上船,他得去南边。带点干粮和索马里熟人,车队南下400公里,绕前线赶到基斯马尤港和费诺力农场。专家们正等着,卷起图纸背上工具,上车北上。路上检查站一个接一个,哨兵挥枪盘查,王粤出示证件,递烟聊天,化解麻烦。交火区过去,尘土飞扬,但车队没散。1月10日,全到港口,132名专家登船。王粤最后一个走,确认甲板上人头攒动,才踏上梯子。 说实话,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捏把汗。索马里内战那阵子,外国势力乱窜,美国人忙着撤自己的,欧洲国家也顾不上。中国人靠自己,一张嘴一张地图一辆车,就把人捞回来了。王粤后来回国,继续干外交,没多吹嘘,就说当时觉得不去,他们就没了。这话朴实,却透着老一辈外交人的骨气。搁现在看,这不光是救人,更是护住中国在海外的旗帜。
特朗普该死心了,这次中国不会再给美国出尔反尔的机会。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一位名叫贾
【29评论】【31点赞】